我的儿时回忆

我生长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伊犁 , 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和童年的梦 , 每当想起它 , 都会使我泪光莹莹 , 仿佛那是另一个世上的童话 。
伊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 我住的文工团家属院内 , 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锡伯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乌孜别克族等 , 大多少数民族都会讲汉语 , 只不过语音上总是带着本民族语言的声调 , 比如说维族人说“朋友” , 会说成“皮又”(音译);而汉人也能听得懂简单的维语、哈语等 , 在这里一个人会说三四种语言不算稀奇 。
因工作性质的关系 , 爸爸妈妈和院里的其他叔叔阿姨一样 , 常常是白天排练晚上演出 , 我和妹妹白天送去上幼儿园 , 晚上就没人管了 , 这时候 , 他们总是把我和妹妹托付给隔壁的阿帕(大妈)家 。有时甚至连晚饭也顾不上管 , 直到演出完才把我俩接回去 , 阿帕就用她那特有的语调给我们讲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 , 我们经常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 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了 。
等爸爸妈妈忙过一阵子闲下来的时候 , 会做好一锅香喷喷的羊肉抓饭或者是一大盘拉条子给阿帕家送过去的 , 有时哪怕是一碗自家腌制的咸菜、几块方块糖或饼干什么的 , 其他邻居家也一样 , 要是有点儿什么好东西 , 总要互相送来 , 邻里关系非常融洽 , 就像一个大家庭 , 即使在这样一个有着诸多不同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地区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 , 每到傍晚各家各户的小朋友就都出来了 , 一起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 直到各自的家长满院子喊着自己的名字被叫回去为止 。
1、2、3、4喊到10 , 其他所有的人都赶紧各自找一个地方藏起来 , 谁先被哨儿抓住 , 谁就跟他交换位置 , 光找到你还不算 , 得抓住你才算数 , 因此 , 院子里常能看见一跑一追疯跑的情景 , 要是碰上哪个阿帕 , 准会用她的语言骂你一句的 。那时候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 , 院里更是黑漆漆一团 , 伸手不见五指 , 我们屏住呼吸、等着被发现 , 大家藏匿的技术非常高明 , 有藏到鸡棚里的 , 有藏到房顶上的 , 再加上夜幕的笼罩 , 哨儿常常是找了半天也发现不了半点影子 , 这时候 , 总有一两个性子急的会叫一声儿引他过来的……那种藏起来的时候想要被发现又怕被发现的奇妙感觉 , 恐怕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 。
我们家属院的隔壁是市展览馆的后院 , 在搭起的葡萄架两旁 , 种着一些苹果树、杏树和海棠果树 , 还有一大片茂盛地开着各种各样小花的野草地 , 这里便是我童年心目中最向往的地方了 , 对我有着无比的吸引力 , 是我心中神圣的殿堂 , 我把这里比作“百草园” 。记得有一次 , 不知什么事儿让妈妈生气了 , 妈妈揪我过来说:“哪儿有这么淘气的娃娃?”“展览馆有”!
我一脸的稚气和真诚 。展览馆和我们院儿就一墙之隔 , 每年春天 , 花儿刚谢不久 , 树上那青青涩涩的小果子已是我们小孩子垂诞已久的目标了 , 我们把土墙凿出一个小洞钻进去 , 要是运气好的话 , 能偷偷摘一些回来 , 有时 , 你刚一钻进洞口 , 远远就看见看园子的大爷在巡逻 , 你有再大的能耐也只能干瞪眼了 。而那个洞口经常是补了又拆 , 拆了又补 , 谁也搞不清补了多少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