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人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人

文章插图

我们生活在崇尚外向开朗、呼群引伴的世界里 , 内向者常常被当作“怪人” 。在极端情况下 , 他们也会被看作是“被驱逐的人” 。
这些喜欢安静、独处的人身上 , 总是会被贴上许多标签 , 而外向者似乎更受人欢迎 。
01、世界上 , 有多少内向者相关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世界上25%、50%、甚至57%的人都是内向者 。在有天赋的人当中 , 内向者居多 。
如果你身边有内向的朋友 , 你或许会认为所有的内向者都很害羞、不爱说话 。然而 , 内向与害羞没有关联 , 害羞是自身在一个场合中感到尴尬、不舒适 , 以及不喜欢周围有其他人的存在 。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人
02、内向者拥有与外向者不同的能量来源性格外向的人能量来源于外部世界——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不同场合的人和事 , 他们需要到外部世界去活动以获得充沛的精力 。
内向者主要从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取能量——思想、读书、创作 , 大量的外部刺激常常让内向者难以应对 , 他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 内向者更倾向于语言的深度 , 希望能够让每一次经验都记忆深刻(如:交谈者的神态、眼神、言语能清晰记录并保存下来) , 他们的朋友较少 , 但与这些朋友的关系却更加紧密 , 喜欢一起探讨问题 , 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性胜过广泛性的追寻 。
心理学家布鲁默在《象征性互动论》中首次提出“自我互动”这个概念 , 在现代心理学中 , 这被认定是自我意识形成、自我觉醒的过程 。
对于内向者而言 , 内向传播的结果就是即使是在封闭的环境中 , 也同样可以与社会形成紧密的联系 , 并获得优质伙伴 , 而频繁的社交活动则常常让他们感觉疲惫和厌恶 。因此 , 他们更愿意待在安静的环境之中来获取能量 。
世界上最出名、最受人推崇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宁静生活的单调无聊 , 恰恰是激发我想象力的最佳功臣 。”
他本人也是个内向者 , 正是因为他偏向于思考、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善于发掘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 才能够做出这样非凡的成就 。
03、内向者创造力更强心理学家荣格认为 , 内向性格的人 , 其心理能量大多来自于事物的内在 , 他们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看法 。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作家都是内向者 , 他们享受独处 , 在独处中能够让自己不断探索 , 发现新的事物 , 并发扬推广到世界中 。
马蒂兰妮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认为 , 内向者一般喜欢享受独处时光 , 即使在参加活动中表现出淡定、沉默寡言 , 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 , 但回家后 , 他们通常会精疲力竭 。
而外向者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 他们喜欢成为群体中的焦点、认识许多朋友、喜欢闲聊 , 在说话做事前不加思考 , 行动力强 。
互联网之父凯文阿什顿在《创造》一书中 , 提到过一个实验来测试头脑风暴对创造力到底有没有作用 。
结果显示:人多的场合中头脑风暴所产生的创意点子 , 总是比大家独立思考后想出的点子少 , 且质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