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旅游团( 三 )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
二、提出游戏要求 。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
四、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
2.交流游戏体验 。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医生是怎么给你看病的?
2.你觉得谁表现的最好?好在哪里?
3.下次游戏还可以增加什么?
第三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
由于前期谈话活动的经验积累,幼儿对于自身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的职责更加清晰了,特别是医生能简单的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诊断 。在游戏后,幼儿提出想增设输液用品,给一些生病严重的病人 。说明幼儿游戏的技能和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了 。针对幼儿的需要,我设计了游戏的方案 。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对症诊断的技能,较为逼真、大胆的扮演医生的角色 。
2.了解输液的基本程序,不断丰富游戏情节,缓解幼儿对输液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 。
3.加强医院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 。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经验 。
物质准备:新增输液用品、纱布、棉签【活动过程】
一、展示新增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
师提问:这是什么?你有过输液的经历吗?是什么感觉?生病时为什么要输液?
师小结:当生病比较严重或者病人很虚弱时,吃药没有效果了,就可以采用输液的方式,把药直接输入到你的身体里,这样病就好的快了 。
二、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并邀请个别幼儿学习输液的方法 。
1.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学习输液的基本程序 。
师提问:护士是怎么帮助你输液的?她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小结:输液时医生要先在病人的手上找到血管,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手背,这样更快找到血管 。然后用棉签沾上碘酒在血管处进行消毒 。然后将针头轻轻插入血管里,用胶布对针头进行固定,这样针头就不会移位;最后将输液器放在到输液架上,放太低了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要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对输液的剂量进行调整;输液完毕后要及时用酒精棉按压住针口 。
2﹒请两名幼儿来尝试操作输液的过程 。
3﹒及时指出幼儿操作中的不足,并肯定表现较好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