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三 )


第二步 , 主要专注于帮助非中国消费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网购 。为此 , 马云亲自出面和东南亚国家首脑多次接触 。
第三步 , 通过国际市场拓展规模 , 即通过合作输出支付宝的整个模式 , 比如与当地已持有牌照、合规流程成熟的企业合作 , 如蚂蚁金服并购Lazada旗下在线支付公司hello pay 。
重金在海外布局背后 , 马云的最终目标是:在海外复制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 。
3、场景:吃喝玩乐都不放过
从2016年开始 , 蚂蚁集团已不满足于单纯的金融业务 , 做了一系列“生态型投资” , 开始关注零售、医疗健康、旅游、物流运输、文娱传媒等领域 , 这些投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 也是一个庞大的金融场景集合 。
蚂蚁金融明白 , 仅是支付工具 , 无法支撑用户黏性 , 进入“衣食住行”的消费四大支柱 , 目的在于布局更多的场景带动主营业务的增长 。
其次 , 巨头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生态的竞争 。在构建自身生态环境时 , 蚂蚁金服以金融为主 , 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逐渐拓展多元化的场景:餐饮、电商、旅游、文娱、健身等等 , 几乎覆盖了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 。
在文化传媒方面 , 蚂蚁投了“财新”、“虎嗅”;在餐饮 , 蚂蚁投了众多订餐平台 , 包括国内的饿了么、印度的Zomato、全球餐饮集团百胜中国;在共享经济领域 , 蚂蚁也是深度参与 , 投资了包括共享图书、雨伞等;在电商 , 蚂蚁投了多个细分领域的电商平台 , 包括男装、包包、数码等等 。
其中 , 餐饮是蚂蚁投资版图中的“重头戏” , 也是一大关键的支付场景 。
自2018年开始 , 蚂蚁陆续四次投资印度美食推荐平台“Zomato” , 共耗资11.6亿美元;在饿了么的投资中 , 蚂蚁联合阿里巴巴一共投资了115亿美元;还对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平台“口碑”大手笔投了60个亿 。

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文章插图
(截至8月31日 , 蚂蚁集团的生活服务投资版图 , 金额不完全为蚂蚁独投 , 来源:天眼查)
在交通出行领域 , 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支付场景和流量入口 , 蚂蚁也是大笔投资 。比如 , 数亿美元投资小黄车、数十亿美元领投哈罗出行;还参与了滴滴的45亿美元融资 。
蚂蚁集团计划在9月底左右寻求港交所批准上市

文章插图
(截至8月31日 , 蚂蚁集团的交通出行领域投资版图 , 金额不完全为蚂蚁独投 , 来源:天眼查)
2017年 , 蚂蚁集团先是撮合永安行和哈啰的合并 , 又在年底领投了哈啰单车总计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 , 此后又有多轮加仓 。
对于哈啰单车 , 蚂蚁提供了信用支付、风控等方面的支持 , 并助其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免押 , 使当时不占优势的哈罗单车后来居上 。
4、科技:决定了蚂蚁的未来
今年7月 , 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曾表示 ,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 , 预计未来五年蚂蚁收入的80%将来源于技术服务费 。
在金融公司纷纷向科技公司转型的背后 , 是监管收紧的大环境 , 金融公司的高利润收入背后将是更严苛的监管 。而科技公司不仅监管压力小得多 , 估值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