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家庭,孩子往往会更幸福!


生活在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家庭,孩子往往会更幸福!

文章插图

漫漫人生,就像无际的深夜里那片黑暗的汪洋大海,我们看不见来时的方向,也看不见去向何方 。
“仪式”,则是我们大海里一座座闪烁的灯塔,它的光亮照耀着我们平淡无奇又深如大海的日子 。
所以我们过节,我们过纪念日,我们去旅行,我们为自己的人生点亮一座座记忆里的灯塔 。
人从一生下来开始,就在过无数的“纪念日” 。
小婴儿出生长到30天的时候,大人会办一个“满月酒”;生日的时候,会买蛋糕庆祝生日;长大了以后谈恋爱,会有周年纪念日;结婚了以后,会有结婚纪念日;结婚时间长了,还会有银婚金婚之分;而人逝世以后,会有忌日 。
不只是纪念日,我们从小到大也在经历着许多“仪式” 。
过年的时候,我们要买新衣服、一家团圆吃饭、看春晚;求婚的时候一定要有玫瑰和钻戒;结婚的时候,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见证两人爱情的结合 。
有的家庭还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小仪式” 。
比如我家,从小学开始,爸妈每年暑假都会带我们一家人去旅行 。于是,每年我最期待的节假日从春节变成了暑假 。每到暑假前,爸爸就会询问我想去哪玩,当然最后拿主意的往往都是大人 。
到了现在,我们一家人依然每年都会腾出时间去旅行,这也成了我们工作以外难得相聚的时光 。
除了盛大的仪式和纪念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仪式 。
有的人会在每次的辛苦工作之后,奖励自己一个新包包,一顿美食,或是一次旅行;有的人会在吃饭前做一次祷告;有的人会每个月吃一次素……
在《小王子》里,圣埃克苏佩里通过狐狸和小王子的对话,精妙地解释了“仪式感”:
你最好是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出现,比如说你是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开始,我就会变得非常快乐 。
越是接近我们约好的时间,我就越觉得幸福 。到了四点,我已经又激动又有点紧张了:这时候我领略到的,是幸福的代价!
假如你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那么我永远都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给自己的心穿上一件外衣……
我们从小到大,一生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仪式,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仪式?
因为人这一辈子,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不断发生着各种事情,我们不可能全部记住 。
而仪式,可以让一些重要的事情成为我们记忆中一个的节点 。
我们活在世上,在这浩瀚无边的宇宙和无穷无尽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渺小 。
试想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仪式,不过生日,不办婚礼,不过春节,不过结婚纪念日……生活该多么乏味,以至于我们自己都记不住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什么 。
仪式感可以抵御现实的骨感,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 。
仪式感还可以排除我们内心的空虚和不确定感 。因为它准确地告诉我们什么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时毫无预兆,结束时无迹可寻,就像一条看不到源头也没有去向的河流 。
而这一个小仪式让我们从混沌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让我们知道这一瞬间我们开始了或是结束了 。
就像一张毕业照,一个毕业典礼,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学生时代已经结束 。
不管这种仪式是什么,都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存在感甚至是被需要感 。
一个好的家庭,应该从小给孩子培养这种仪式感 。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