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生也需要一些摸鱼时刻( 三 )


于是一方面 , 我们开始用购买、收藏与下载代替消化与理解的过程 。
教程马了就是做了 , 书买了就是看了 , 会员费交了就是学到了 , 电影下到电脑里就是我的了——因为消化实在是太花时间了 , 而我们正不断在压力中感受不安 , 只能用消费代替经验 , 留给自己一个充满希望的虚假意识 。
而另一方面 , 我们也承认 , 自己不是分不清“好” , 只是在“变得更好”的这条路上 , 累了 。
如果人们不得不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里先划走一部分用来止痛 , 剩下可以拿来发展爱好的时间就被压缩得更为紧张 。
【有时候,人生也需要一些摸鱼时刻】
同时 , 社交媒体以及网络算法还在无时不刻地指点你 , 到底什么才是“好的爱好”与“值得一过的生活” 。
而不再有力气追求额外的兴趣或是更多可能的人 , 还会被固有的社会期待扣上不思进取的帽子 , 成为他们新的痛苦来源 。
对此 , 很多人就此放弃踏足痛苦的螺旋阶梯 , 只停在了止痛这一步 , 似乎也变得无法苛责 。
也许现代人的困境 , 就是在无法达成上进的时候 , 依然对于原地踏步满怀恐惧 。要么还在与自己眼高手低的认知失调搏斗 , 要么在一种“我堕落了”的绝望感中加入随波逐流的队伍 。
迫于压力与恐惧 , 人们不停地在名为社会的仓鼠轮上加速奔跑 , 甚至都来不及细想 , 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
埃里希·弗罗姆在《逃避自由》里说:“在自由的名义下 , 生活丧失了全方位 , 它不过是由许多零碎的 , 互不相关的事情构成 , 人丧失了任何的整体感 。人们面对着这些琐事 , 就像一个小孩面对着一堆积木一样 , 感到束手无策 。”
我们好像拥有一切 , 又毫无自主权 。这明明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 我们被一堆名为娱乐的积木包围着 , 却越来越难以感受到底什么才是乐趣 。
我一直活在一种被迫无所事事的状态里
前一阵微博上广为流传过一张对比图 , 是说相比起父辈们的干劲十足 , 好像有很多年轻人都处于一种对生活感到疲惫、没有参与感、对很多需要做的事情都不感兴趣的状态里 。

有时候,人生也需要一些摸鱼时刻

文章插图

也许你也会有这种感觉:面对喜欢的东西总是三分钟热度 , 对于探索新鲜事物没有热情 , 有时知道什么是好的 , 但是提起兴趣去做 , 却太难了 。
尽管生活日复一日的忙碌 , 休息时间也被填充得满满当当 , 却总能在一堆软件中间切换的时候 , 体会到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事事 。
类似的生活吐槽在社交媒体上过于常见 , 以至于我们将其视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 没有想到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问题 。
爱尔兰都柏林的心理治疗师索比安·穆雷(Siobhán Murray)在她的《过劳的治疗方案》(The Burnout Solution)中提到 , 很多过劳的迹象和症状都与初期的抑郁症非常相似 。
我们需要注意那种无法消失的疲劳感:处于过劳边缘的人会开始感到情绪麻木 , 就像他们没有能力参与日常生活一样 。
的确 , 一说到过劳 , 我们总会直接想到熬夜后憔悴的脸、过劳肥胖与猝死等有明确表征的症状 , 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情绪劳动很多时候都不随着下班而结束:上班时被工作压榨 , 下了班还要与自己、生活、社会灌输给你的期待斗智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