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 , 作者:郑哥 , 头图来自:《去他*的世界 第一季》剧照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毕竟 , 我们不能沉湎于创造事物与宣判事物赛博死亡的循环更替之中 , 而是要更多地从中学会反思 , 回归到现实生活 , 去在创造与共享中寻求深层次的意义 。”
“我是您亲友为您预订的七夕蛤蟆!”
“我现在开始叫了!”
“孤寡孤寡孤寡……”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 , 走红的不是喜鹊 , 反倒是一只复读机式的青蛙 。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孤寡蛙的孤寡)
不论是“孤寡青蛙”还是“七夕蛤蟆” , 它们的突然出现都伴随着一套高度同质化而又无厘头的游戏规则:添加好友-介绍本蛙-直接开呱-孤寡孤寡 。一套流程下来 , 全都是为了“嘲讽”七夕节还在单身的你 。
就在被嘲讽者还摸不着头脑的时候 , 孤寡蛙却早已经成为了今年七夕节的爆款 , 演变成了一种明码标价的网络服务 。订单不断攀升的同时 , 许多用户也选择充当免费劳动力 , 装扮起孤寡蛙的形象并参与到这场不知从何处来 , 又向何处去的活动当中 。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孤寡蛙的一般流程)
这只以早先爆红全球网络的“悲伤蛙”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新一代亚文化米姆 , 自身也成为了二次创作、三次创作的原材料 。例如为了应对孤寡蛙的孤寡之音而诞生的“不孤”鸟 , 嫌弃孤寡声太单一而选择究极进化的Good(孤)day蛙等等 。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微博话题)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不孤鸟)
不过 , 这只在特定节日里红极一时的青蛙也同样引来了不少争议 。
有的网友认为 , 自己在心情极度低落的情况下被接连不断的孤寡蛙所“骚扰” , 导致心态直接爆炸 。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网友的评论)
还有网友觉得 , 孤寡二字本身的含义就带有一定的负面意义 , 不应该被大家拿来开玩笑或者嘲讽 , 尤其是在七夕节那一天 。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网友的评论)
当然 , 不管是善意的玩笑还是无心的闹剧 , 孤寡蛙的突然爆火所给予我们的思考 , 绝对不会仅仅停留在铁打不动的“孤寡”二字上面 。
群“蛙”并起:一场漫无目的的亚文化快闪
要想对孤寡蛙进行深入的解读 , 不妨先思考一下它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 成为众人追逐与争抢的亚文化符号 。
孤寡蛙的走红 , 与其本身的形象和特殊的时间节点有着高度的关联 。孤寡蛙的形象就是早已成为大部分人表情包收藏常客的悲伤蛙 。这只原本生活略带重口味 , 表情悲伤的拟人化青蛙 , 在无数次传播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自嘲式的存在 , 经常被网民们用来表达累觉不爱、人艰不拆等一类的情感 。
同时 , 青蛙的叫声“呱呱”与“孤寡”发音极为相似 。而随着网络亚文化的发展 , 网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戏谑式解读也不再作为主流价值观的附庸 , 反而在口口相传的共鸣声中逐渐取得了难以撼动的一席之地 。例如七夕节 , 本意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 但在戏谑式解读过后就变成了反恩爱、反“虐狗”的另一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