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专 业,亲人两行泪!收藏钧瓷要了解这些

钧窑釉色之美,恰似蔚蓝天空中涌现出一片绚丽的红霞,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美感 。这美感在于釉色凝炼含蓄,浓厚质朴 。钧釉以蛋白石光泽的青釉为基调,兼具宝光内蕴不透明的乳光状态和绚丽多姿的窑变现象 。美丽的釉色同具有微弱透光性的乳光状态结合在一起,赋予钧瓷一种莹润幽雅、美丽含蓄的光泽 。

收藏不专 业,亲人两行泪!收藏钧瓷要了解这些

文章插图
明代文献记载明代钧窑仍有大规模的瓷器生产活动 。考古发现证明,元代后期神垕西南的窑区(包括刘家门在内)基本停止生产,而禹州城2004年出土物则表明钧窑明代初年仍有烧造,也就是说禹州城内生产钧瓷的历史下限晚于刘家门 。
钧窑瓷器是中国北方地区金、元、明时期最重要的瓷器产品之一,在其最兴盛的时期,北方广大地区的众多窑场普遍生产钧瓷 。
收藏不专 业,亲人两行泪!收藏钧瓷要了解这些

文章插图
钧瓷主要以其与众不同的釉——俗称“钧釉”而闻名于世 。这是一种不透明的乳浊釉,按釉色可分为天青、天蓝、月白或天青、天蓝、月白釉上施以紫红色斑,另有玫瑰紫、葡萄紫、海棠红等铜红窑变釉 。特别是钧窑创烧的铜红窑变釉,变化万千,绚烂至极,成为钧窑瓷器扬名海内外的最主要因素 。
根据唐人祥编着整理的世界茶经中有记载的近代史上钧窑产品和图片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 。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
收藏不专 业,亲人两行泪!收藏钧瓷要了解这些

文章插图
宋代定窑瓷器胎质薄且轻 。釉薄,可见胎骨 。釉质洁白晶莹,带着微黄 色,似象牙白 。因上釉不均匀,烧制时自然垂流形成泪痕状凸起的积釉,被称为“蜡泪痕” 。而北宋晚期的定瓷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为遮掩这一瑕疵,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 。瓷体多有花纹装饰,此为定窑又一特色 。
【收藏不专 业,亲人两行泪!收藏钧瓷要了解这些】窑工在烧造钧瓷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偶然出现的红色窑变釉的原因,逐渐能够获取纯净的以氧化铜为釉质呈色的窑变钧瓷,从而创烧出纯色的玫瑰紫、海棠红等名贵窑变钧瓷,构成一代名瓷的一个完整体系 。另外,从不同时期钧瓷施加的褐色护胎釉看,五代、宋初的早期钧瓷施加较厚的褐色护胎釉,到北宋中晚期施加薄薄的一层褐色护胎釉,及至到了元代,窑工已经完全意识到,很厚的钧瓷釉质足可以遮盖住胎体些许的旋痕及略微的凹凸痕迹,加之“元代钧窑瓷制作较粗,造型笨重,底足修整不精细”的制瓷风格,因此不再施加褐色护胎釉,成为宋代钧瓷与元代钧瓷的一条分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