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如何和太子一步步决裂的?太子无人君之量,难怪雍正离开他

雍正王朝:雍正是如何和太子一步步决裂的?太子无人君之量,难怪雍正离开他!
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才开始的时候都是“太子党” 。但是太子刚愎自大,好勇无谋,使得雍正和胤祥都对他失去了信心,最终决定脱离太子而夺嫡 。那么,太子究竟做了什么,才使得雍正决定脱离他?
太子无人君之仁
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到江南筹粮,是由太子举荐的,因此两人的成败也决定了,太子是否有知人之明 。无论从君臣大义,还是兄弟手足,亦或者党派之争上,太子都应该派人问候两位阿哥的家人状况,使得雍正和胤祥没有后顾之忧,安心为朝廷办差 。

雍正是如何和太子一步步决裂的?太子无人君之量,难怪雍正离开他

文章插图
【雍正是如何和太子一步步决裂的?太子无人君之量,难怪雍正离开他】这属于太子的分内之事,可是我们看太子是怎么做的?他一心和郑春华鬼混,对待两个兄弟的家人却是不闻不问 。甚至后来康熙当着上书房大臣点醒他,可太子依旧当作了耳旁风 。雍正的三阿哥弘时病重,四福晋满心期盼着太子能派太医来 。可最终还是太监李德全叫醒了康熙,太医院的凌国康才连夜赶来 。如果不是这样,弘时说不定有个三长两短 。那时雍正归来,心内会作何想?
与此对比,“八爷党”的几位阿哥,做得都比太子好太多 。虽然胤祀等人是做得表面文章,其意也有挑拨太子和雍正关系的用意,但起码表面上还说得过去 。一句“一家人怎么说起两家话”,便直接把太子比都比下去了 。身为太子的胤礽,没有人君之仁,未免寒了雍正之心 。等他回来,四福晋能不告诉雍正这些事情 。
雍正是如何和太子一步步决裂的?太子无人君之量,难怪雍正离开他

文章插图
现在太子还有康熙压着,都如此让人寒心 。以后他登基做了皇帝,上面没有了压制他的人,他是不是会更加猖狂 。于情于理都该看望的太子,从这件事情上,就失去了人心 。他没有为君为兄的担当,这个太子德不配位 。
太子无人君之量
“泰山不辞垒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既然雍正是太子举荐的,那么雍正成功后的首功,便是太子的 。这是因为他的地位,没有人会抹杀太子识人之明 。反之,雍正失败,会自己把责任背起来,而不会连累太子 。这就是太子这个角色或者说这个位置具有的优势了 。
但雍正江南捷报之后,康熙招上书大臣和太子议事的时候,太子是怎么评价雍正的呢?他首先夸奖了雍正这件事做得还不错,这是应有之意 。可他万万不该,又来了一句但是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语意环境中,一般但是后面的话,才是我们想说的话 。太子胤礽拿仁义的那一套,对雍正一行人的功绩进行了抹杀 。
雍正是如何和太子一步步决裂的?太子无人君之量,难怪雍正离开他

文章插图
他岂不知“乱世用重典”,如果用仁义的办法能筹集到200万两银子,雍正会不用吗?正是因为用仁义办不到这件事,但另一边的灾情却是刻不容缓 。太子如此抹杀雍正等人的功绩,其出发点是想自己邀功而同时打击雍正 。这样的消息传到雍正耳朵里,他会怎么想?果然,康熙听了之后,脸色也开始变得沉重起来,这个太子的见识太让他失望 。
太子还和手下人抢功,这以后如何服众?要知道,推荐雍正的首功妥妥便是太子的,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还想着踩着别人抢功劳,如何能收服人心!太子的胸怀并不宽广,他第二次被立为太子之后,大肆打击报复一些不和他在同一战线的大臣,也是这种气量的反应 。没有人君之量,自然也是笼络不住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