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易使孩子入歧途


“诱惑”,易使孩子入歧途

文章插图
专家表示: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动机的形成,都与他们所受的“诱惑”有关 。因此,培养孩子“抗诱惑”的能力是有必要 。
1、教育孩子不要相互攀比
让孩子懂一个道理:人的要求就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在想获得物质需求之前,应考虑家庭经济条件,遇到孩子津津乐道别人家孩子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时,父母应坦诚地向孩子承认“我们买不起”,并让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2、强化孩子的心理素质
父母应设法控制孩子的占有,提高其克制能力,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并采用转移法将孩子的“不良”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有益的活动上去 。实践证明,“兴奋点”越集中,情趣就越高雅,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就越具抵抗力 。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孩子抗诱惑力的培养是长时间的工作,切忌操之过急 。生活中,父母既要承认和满足孩子的些要求,又要控制某些不良欲望的无限膨胀,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

独立性思维训练
帮助孩子及早摆脱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 。
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父母应该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
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
·常年无缘无故的情绪低落 。
·过度怕羞 。
·拒绝交朋结友 。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
·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敏感,经常疑神疑鬼,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对于批评更是耿耿于怀难以接受 。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是过分追求表扬 。
·贬低、妒嫉他人 。
·自暴自弃。
·回避竞争、竞赛 。
·语言表达较差 。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 。
·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 。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诸如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
如果发现孩子有自卑心理怎么办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来用于调整孩子的心理 。

·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 。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
·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
·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 。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 。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