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初创20余家投资机构共探万亿级赛道,EFC智慧建筑加速器Demo Day预见了哪些新机遇( 二 )


与EFC同出一脉,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G5,是建工地产旗下的创新投资部门,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全球创新生态系统 。目前,G5已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5个国家设立了创新投资孵化中心,通过一站式对接国内外优秀创业者、投资人、知名大企业、国际知名高校实验室和国际孵化器、加速器等全方位资源,促进跨境创新技术生态交融 。
作为主办方代表,G5全球首席传播官蔡文匡现场表示,智慧城市与国家新基建、创新技术的融合趋势不可阻挡,EFC科创新城、G5创新投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三方强强联合布局的EFC智慧建筑创业加速器,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将持续为智慧建筑赛道的创业者们提供从技术、资源到资本、品牌等全方位服务,深度扶持优秀的项目快速起步,寻找新赛道的500强与独角兽,加速智慧城市变革步伐 。
三大势能激活万亿赛道
智慧建筑并非一个全新概念,从传统建筑的自动化到智能建筑,再到智慧建筑,已历经数十年发展 。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人们就开始探索建筑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可能 。世界首幢智能建筑被认为是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y Place大厦,当时的工程师们对一座旧式大楼进行了系统性改造,在空调、电梯、照明以及安防等设施的背后,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控,而且能为入驻客户提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和资料检索等多类信息服务 。
那时候的智能建筑可能要有“3A”标配,即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大楼管理自动化,后来又在不断延展出“4A”“5A”等更多参考标准 。
随着40余年技术变迁,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多类传感器等不同科技分支交叉碰撞,逐步系统性地融合发展,至今,智慧建筑已不能简单用几“A”的标准来定义,它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建筑功能结构,而是有感知有决策能力的“生命体” 。
2015年,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对新一代智慧建筑提出参考,智慧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
至此,智慧建筑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运营的历史沿革上,进一步升级到智慧化服务的全新阶段,而不断迭代的智慧建筑需求,又将反推诸多相关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 。
放眼未来5~10年,至少有三大时代变量让智慧建筑的市场潜能充满巨大想象空间 。
首先,地产行业正快速转型进入数字化时代 。摆脱拿地、造楼、资金周转的陈旧套路,头部地产企业随着业务规模增长和业务布局的变化,早已从单纯的开发商转变为空间和服务的创造者,智慧建筑作为综合性平台,是未来地产企业对内精细化管理,对外赋能发展的主战场和发力点;
其次,新基建技术落地 。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的技术因素叠加,会为智慧建筑产业匹配更强劲的驱动引擎,从建筑的规划、建造,到后期的智能设计、精细化管理、服务运营,一栋建筑的生命周期将发生质的变化,激发无限可能;
最后,智慧城市政策驱动 。自2012年至今,中国已有超过500个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打造试点示例,在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诸多部门联合政策的推动下,智慧建筑正在成为先进城市的具体体现,通过彰显城市数字经济实力,打造创新工作生活方式,吸引顶尖科技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带动城市创新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