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是狼启发了我”


蔡志忠:“是狼启发了我”

文章插图

在知识的培育上,父母普遍对孩子灌输太多 。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缚作用 。
父母常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 。”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 。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 。
但在父母赞叹自己孩子聪明的同时,如果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
家长不喜欢孩子有太多的问题,因为他们有时也不知道答案 。他们喜欢做的是买一本百科全书,照书上读,照书上做,一“书”定音,懒得费脑子去和孩子一步步地探索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
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最简单的,用一句话可以驳回的便是:“你怎么有这么多问题?有什么用?”一语蔽之,既掩盖了自己不知答案的窘境,又省去了没完没了的麻烦 。而对孩子来讲,大多的家长望女成凤心切,宁可费许多周折送孩子上这个班那个学,以便开发智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毫不在意地驳回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答案,或表示要共同探讨或提供其他寻找答案的途径 。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有头脑,独立思考的魅力女性,但没有自信心的支持,很难培养出真正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
蔡志忠喜欢狼,他始终这样认定:“是狼启发了我” 。蔡志忠相信,狼在大自然那极度恶劣的生态圈中一代又一代所形成的顽强竞争力,正是得益于“不加施教” 。所以,他决定对独生女儿也“不加施教” 。
女儿小的时候还不识字,每当带她上餐馆点菜,蔡志忠从不为她擅作主张,而是拿起菜单,一一念给小家伙听,让她自己选择想吃的餐点 。
带女儿去动物园玩,他又会在关着狼的笼子前驻足 。然后问女儿:“你知不知道‘狼’字为什么右边是‘良’,而不是‘劣’?”女儿摇摇头,他便娓娓解释道:“因为是狼淘汰了生物圈中所有不胜任的角色,狼是兽中之良者哦!”
后来女儿念书了,一次数学考试竟然考了个零分!妈妈在旁又气又急,好脾气的父亲却并没有怎么骂她 。
他一边安抚妻子不要太焦虑,一边郑重其事地和女儿讲,“要不要做功课,要怎么做,你自己判断 。”
一家人后来移民加拿大,到了周末,当女儿缠着说要开车郊游时,父亲还是让女儿自己拿主意:“那你自己想去哪里?”女儿于是又得歪着头,自己来找答案 。在这“不加施教”中,女儿却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生存能力的教育,明白了“我想要什么”、“我该怎么做” 。
加拿大学校的选修课特别多,如何让女儿选择一个方向去发展?成为困扰蔡志忠的问题 。她不是爱画画吗,于是,从此蔡志忠画室里多了一张画桌,让女儿跟父亲一起画 。
星期六,女儿要去动物园,路过一个美术馆,“进去看看吧?”对女儿的培养在“不加施教”中暗地施教,“听之任之”中巧妙引导,艺术甘霖悄然流进了女儿的心田,绽开了一束自由生长的花 。
女儿开始有了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梦想 。她画各种画,妙趣横生,人小志气大,不服输的她向编辑讨价还价:“为什么我爸爸每幅画可赚500块,我的却只有200块?”她也像爸爸小时候一样,经常突发奇想∶“三明治为什么是方的而不是圆的?”“汉堡包为什么没有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