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只解读一部作品,而是构建了一个“鲁迅宇宙”|陆帕版《狂人日记》


它不是只解读一部作品,而是构建了一个“鲁迅宇宙”|陆帕版《狂人日记》

文章插图
提到鲁迅 , 我们总会想到《狂人日记》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 短短4000字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 结尾的四个大字“救救孩子”至今仍发人深省 。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国庆假期 , 由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狂人日记》在南京上演 。大段的朗读原著小说 , 慢节奏的叙事方式 , 将近五小时的演出时间 , 克里斯蒂安陆帕(KrystianLupa) , 这位被称为欧陆剧场届巨匠的波兰导演 , 用自己的方式重构了这一经典 。
它不是只解读一部作品,而是构建了一个“鲁迅宇宙”|陆帕版《狂人日记》

文章插图
在陆帕看来 , 鲁迅并不希望读者只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 而是希望他们通过 , 积极地启动自己的思想和分析能力 , 他执导的这版《狂人日记》 , 同样试图扔掉所有的成见和“标准答案” , 对鲁迅进行一次漫长的精神拜访 , 去重新审视那些罕有人去真正追究过的种种谜团 。而《狂人日记》的舞台 , 也由此成为一个充满秘密的“魔盒” 。
本文是书评人 , 剧评人许金晶撰写的剧评 。
一场中西合璧的戏剧寓言
文|许金晶
图|《狂人日记》剧照
摄影者|屠景清、孟椿(江苏大剧院影视制作部)
观看波兰戏剧家陆帕根据鲁迅名著《狂人日记》改编的同名戏剧 , 是一场长达近五个小时、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 上一次拥有这样的观看体验 , 还要追溯到将近十年前 , 周末独自在家中 , 观看同样来自东欧的艺术电影导演贝拉塔尔(BlaTarr)的名作《撒旦的探戈》和《鲸鱼马戏团》 。
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 , 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其可供多元意义阐发的元典性质 , 而陆帕的先锋戏剧气质 , 跟鲁迅开创性的文学家、思想家气质 , 可谓珠联璧合 。能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之际 , 看到这样极具震撼性的鲁迅名著改编作品 , 实属幸运 。下面 , 笔者就从本剧与鲁迅作品的关系、本剧的世界主义阐发与本剧的先锋戏剧创新这三个方面 , 简要谈谈自己对这部戏的观剧体验 , 不当之处 ,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它不是只解读一部作品,而是构建了一个“鲁迅宇宙”|陆帕版《狂人日记》

文章插图
《狂人日记》中的鲁迅作品世界
正如《狂人日记》的宣传语里所言——“它不是只解读了鲁迅一部作品 , 而是构建了一个‘鲁迅宇宙’” 。刘东老师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序言里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 , 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 , 而之于陆帕的作品而言 , 我们同样惊叹于这位海外戏剧大师 , 对于鲁迅作品的研读与理解程度 。在这部剧当中 , 我们不只能够读到《狂人日记》的完整文本 , 也可以看到鲁迅其他名篇——《孔乙己》《阿Q正传》《药》《故乡》等当中的核心命题与意象 , 也被巧妙地融合于戏剧舞台之上;甚至于鲁迅《野草》一书中往往被广大读者甚至研究者被忽视的《风筝》一文 , 也化为戏剧当中的核心情节予以呈现 。考察陆帕戏剧里构建起的一个全新而尊重文本既有脉络的鲁迅作品世界 , 是一件非常愉悦的“解码”体验 。
它不是只解读一部作品,而是构建了一个“鲁迅宇宙”|陆帕版《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