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剥夺孩子“痛”的权利


别剥夺孩子“痛”的权利

文章插图
他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有太远的路你不可能陪他去走,他必须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去应对那些你永远无法料及的莫测风云 。
很多初中、甚至高中毕业生的父母告诉我,当孩子马上就要离开他们去住校学习的时候,才开始明白应该怎样去带孩子 。对于刚刚为人父母的年轻朋友们,你们不希望在十余年后留下这么多 的遗憾吧!
起床就像一场战争
孩子上了高中,要住宿,这可愁坏了孩子的父母,不为别的,就为孩子每天起床这件天大的事 。父母跟老师说:不怕老师您笑话,我家孩子每天起床都像一场战争,两个闹钟根本闹不醒他,必须得有人去推他,推劲儿小了还不行,得使劲推,好不容易推着坐起来了,你这边刚抬脚迈出门去,他那边又躺下呼呼睡着了——你说我家宝贝这觉怎么就这么多呢?这位父母还真有办法,自己不能每天跑30多公里的路来把孩子从被窝里拽起来,就把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孩子的“舍友”,每天起床的时候由舍友推他 。
那父母也不让人家白推,声称可以“按月付酬”,只是人家舍友境界挺高的,说什么也不要 。
“起床像战争”的并不止这一个孩子,在这场战争中与孩子“并肩作战”的也不止这一位父母 。宿舍楼里装有电铃,铃响了,热被窝里的“懒虫”却舍不得起来,再“眯”一会儿是因为心里有指望——5分钟后,冷酷的电铃不响二遍,温柔的电话却会准时响起——亲爱的爸爸妈妈会打来电话,唤宝贝起床 。
偶尔一次叫得不及时,误了早操,老师批评学生,学生批评父母,父母呢,只有乖乖听着的份儿 。
“赖床”只是一个小小的毛病,但是,“赖床”的孩子大都善于怜悯自己、迁就自己,不愿意直面困难迎击挑战 。在起床这场战争中屡战屡败的人,连太阳都不懂得去迎接,又怎么可能拥有朝日般的辉煌人生?
开水它不长眼呀
宿舍要求大家轮流做值日,每当轮到一个女生值日的时候,她的老妈就大老远跑到学校来,放下笤帚拿拖把,在宿舍里好一通忙 。她到开水房打水时,简直成了学校一景——一手提3个暖壶,像杂技演员一样,被6个色彩绚丽的暖壶簇拥着从水房向宿舍楼走 。教导处的老师掌握这一情况后,批评了那个女生,希望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总烦劳老妈来帮忙 。
女生答应了 。但时隔不久,学校里就又开始上演那个慈母的“杂技节目”了 。教导处的老师只好直接与这位父母对话:希望您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好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您不要粗暴地剥夺您女儿劳动的权利 。这位父母听了之后十分生气地说:敢情不是你们家的孩子!实话告诉你说,我们家闺女在家时从来都不摸暖壶的,喝水都是我和她爸给她倒——那开水它不长眼呀,说烫了你就烫了你!
一个细皮嫩肉的女孩子家,哪禁得住开水烫呀?弄不好出了伤,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啊!
我认识一位外科医生,手的功能被他开发得令人叫绝,那一双操手术刀的手,善丹青、长书法、会弹琴、能钩编,68岁上又学会了使用电脑 。我深信——巧能催生巧,拙也能催生拙 。
一双连衣服鞋袜都洗不干净的手,谁能相信它日后可以在实验室里有所作为?
他跟你逗着玩儿呢
王老师刚一接手高二年级这个班的时候,就有一个男生找到她问:老师,你多大岁数了?王老师回答:
34岁 。那男生听后点点头说:跟我猜的差不多,老师,我想告诉你——我不喜欢你这么大岁数的女人,太老了,不容易和我们沟通交流,再年轻10岁嘛还凑合 。王老师听了这个男生的话后一时竟无言以对,她实在不知道作为一个学生怎么可以这样直言不讳、淋漓尽致地对自己的老师表达心中的恶感 。她万分沮丧地想,要是学生挑剔自己身上别的毛病还可以想办法努力改正,但在年龄上犯的错误可咋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