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郢之战后,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虚弱的楚国呢?

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大名将无疑是当时武将中的佼佼者 。对于白起、廉颇、李牧、王翦这战国四大名将,一般以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在白起的一生中,有四场比较知名的战役,也即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鄢郢之战 。其中,就鄢郢之战来说,是白起针对楚国的战役 。在鄢郢之战后,秦昭襄王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名震天下 。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之所以封白起为武安君,显然是因为鄢郢之战达到了重创楚国的目的 。

鄢郢之战后,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虚弱的楚国呢?

文章插图
在这场战役中,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甚至攻占了楚国的都城 。这导致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鄢郢之战后,白起并没有率领秦军继续攻打甚至消灭楚国,也即没有贯彻一鼓作气,斩草除根的理念,反而留给了楚国恢复元气的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鄢郢之战后,楚国遭到重创,秦国为何不趁势消灭楚国呢?

首先,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 。在鄢郢之战中,秦国名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进攻楚国的战略主动 。虽然秦军孤军作战和客场作战,但是,白起率领的秦军置之死地而后生,乘着楚国都城防备松懈的机会,直接深入到楚国腹地攻打对方 。
鄢郢之战后,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虚弱的楚国呢?

文章插图
【鄢郢之战后,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虚弱的楚国呢?】在进入到楚国腹地后,白起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攻克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并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所以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不过,在鄢郢之战后,秦国并没有趁势消灭虚弱的楚国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就楚国来说,虽然在鄢郢之战中遭到重创,但是楚国还是具有一定的实力 。

进入到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在鄢郢之战中,虽然白起率领的秦军攻打到今湖北省一带,但是,对于疆域辽阔的楚国,依然拥有大部分的疆域 。彼时,楚顷襄王退往东北固守陈都(今河南淮阳),并将都城迁到陈都 。
鄢郢之战后,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虚弱的楚国呢?

文章插图
对于楚国来说,还拥有今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疆域 。因此,这意味着楚国还拥有反击,至少是防御秦国的实力 。楚顷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收集东部地区的士兵,共得十多万人,向西收复秦国攻占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邑设置郡县,抵拒秦国 。也即在战国时期,楚国通过消灭越国等诸侯国,得以将疆域扩张到东部地区,所以尽管在西部遭到了秦国的重创,但是,楚顷襄王还可以从东部征调兵马 。

进一步来说,即使到了战国后期,楚国的疆域又遭到了秦国的步步蚕食,但是,王翦为了消灭楚国,还是向秦王嬴政讨要60万大军 。也即没有60万大军的话,王翦没有十足的把握消灭楚国 。对于秦国来说,60万大军几乎是倾国之兵,所以调集60万大军消灭楚国,这对于任何一位秦国君主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另一方面,在鄢郢之战后,秦国之所以没有趁势消灭楚国,也是因为其他诸侯国的实力还不容小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