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自动驾驶公司,注定要倒闭

“很初期的阶段 。”多位业内人士如此对亿欧评价当下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情况 。
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却与几年前诸多自动驾驶公司刚刚成立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单就资金一项,就“难倒”了多家初创企业 。
2019年,由曾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亲自参与运营的明星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宣布永久关闭 。融资不顺,是其“轰然倒下”的重要原因 。
今年6月,另一家头部自动驾驶公司Zoox也因“资金链断裂”而卖身亚马逊,但其收购标价还不及上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半 。
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还在“苦撑” 。亿欧了解到,有头部自动驾驶企业已经近两年没有拿到融资,另一家曾红极一时的企业只剩下几个人 。
还有“余粮”的自动驾驶企业,比如AutoX、元戎启行、文远知行等,则开始与出行平台合作推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似乎已经成为另一种“潮流风向” 。
在中国兴起7年后,自动驾驶行业似乎即将迎来“拐点” 。这场比赛的最后赢家注定是科技巨头吗?当新一轮洗牌到来之时,初创公司将就此偃息旗鼓?
大公司的心
没有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不拥有“千亿美金”估值的梦想 。
最先实现这个梦想的公司是分拆于谷歌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 。2018年,摩根斯坦利将Waymo的估值从700亿美元上调至1750亿美元 。仅一年时间,Waymo就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估值翻倍 。
这家企业无疑是全球自动驾驶公司的标杆 。某种程度上而言,百度是国内最像Waymo的公司 。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室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其自动驾驶项目便脱胎于此 。
2014年,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找来了被誉为“谷歌大脑(Google Brain)之父”的吴恩达为该项目“助阵” 。这个曾一手领导“谷歌X实验室团队”打造Google Brain项目的工程师,在百度自动驾驶研发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同一时期,百度还吸纳了楼天城、韩旭、彭军、邬学斌、倪凯等一众自动驾驶人才 。
“那时百度的自动驾驶实力就是国内最强 。”一位业内人士对亿欧表示 。
但自动驾驶广阔的前景也促使百度的人才陆续“出走创业” 。业界传说,当时百度大厦楼下每天都站满了投资人,他们极力劝说百度自动驾驶人才出来成立自己的公司 。“随便一家自动驾驶公司都能拿到融资”,以此形容当时的市场情况并不为过 。
暂且不论传闻真假,随后几年间,确实有诸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地平线、禾多科技、主线科技等多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诞生 。

大多数的自动驾驶公司,注定要倒闭

文章插图
彼时,这些公司大多将“为人类提供更安全、高效、经济的出行”、“创造美好生活”、
“变革未来交通”作为自身使命 。
再造一个Waymo,不仅是百度当时的目标,也是国内众多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努力方向 。
但“神话”不可复制 。且不说Waymo拥有领先国内企业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光是其母公司谷歌强大的资金实力便是后者无法比拟的 。
小公司的命
相比于初创公司,百度、滴滴等科技巨头的赢面似乎更大 。
自动驾驶“入华”近7年,在当下或者未来有机会实现盈利,成为外界衡量公司优良的重要标准 。
以RoboTaxi目前的商业模式来看,其只有完全取代司机才能盈利,实现这个目标的技术前提是自动驾驶足够安全 。目前,人类司机驾驶约一亿公里就会出现一次致命事故 。按此数字测算,自动驾驶汽车至少要进行千亿公里的测试才能确保安全 。
“相当于100万辆车,以每天10个小时的频率不间断行驶1年 。”Momenta CEO曹旭东表示,“除了要付出大量测试时间外,车辆还需解决大量长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