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而精美——馆藏级元青花梅瓶高清大赏

元青花一般器型硕大,显得笨拙,胎体比其他时代的瓷器厚而沉重 。修胎也不精,大罐、大瓶之类,接口镟削不细致,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加上大器烧造不易,所以难免会出现翘棱、夹扁、凹心、塌底等缺陷 。
在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中,瑞兽珍禽、花木鱼虫、戏曲故事,无一不行入画,其题材和艺术技法的富厚水平,大大凌驾了之前的单色釉瓷和明清两朝官窑的纹饰名堂 。此外,元青花绘画虽然以多条理的带状纹饰为主要结构,但也经常可见画工因器制宜、不拘泥于成法的转变,往往令人充知足外之喜 。这些奇异的艺术缔造力,在中国陶瓷史以致于天下工艺史上,都属少见,因而至今被天下各地的珍藏家、鉴赏家格外珍视 。

稀有而精美——馆藏级元青花梅瓶高清大赏

文章插图
关于梅瓶,《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流行于我国宋到明代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厘米 。口部短小,口沿面平厚,短颈呈梯形状,肩部丰满浑圆,肩以下收敛明显,平底内凹成浅圈足,器形秀丽而挺拔 。器身满绘青花图案,白釉处肥厚莹润,青料则浓艳幽茜,令人赏心悦目 。通体绘有六层纹样:瓶口外壁绘杂宝覆莲纹,肩上部为缠枝莲花纹,花枝相连交缠,花心石榴状,叶似葫芦形 。腹部主体绘人物故事纹,图中 共有三人:正中一头戴官帽男子骑于马上,扬鞭策马,须髯迎风飘扬,坐骑正撒蹄狂奔;前方一男子身着长袍,手执马缰,伫立河岸边,目光迟滞,思绪不定,他的眼前是一湾潺潺的河水,河中一叶轻舟漂来,艄公挺立船首,手拄桨橹,似在笑脸招呼客人上船 。仔细看来分明是一幅汉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图 。画面中作为丞相的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徘徊踯躅;艄公的不急不慢,悠闲自得,各人不同的心态,均在画匠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 漓 尽 致,细腻传神 。画面之中点缀以松树、竹叶、梅花、芭蕉、山石等纹饰 。胫部绘有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其间以莲瓣纹间隔 。梅瓶虽通体满绘各种纹样图案,显得富密繁复,但经画工们细心处理,画面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布局精当,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器物通体释放出幽幽的宝石般色泽,青料点染处留下透入胎骨的黑色斑点 。
稀有而精美——馆藏级元青花梅瓶高清大赏

文章插图
国外收藏的元青花一般清理的较彻底,有时火石红也被磨去一些而见真正胎色(这种做法须有分寸);国内收藏者许多基本不做任何清理,如高安藏品,许多根本无从观察胎色 。元青花的胎色有这样四种:莹白色(最 好的一种胎色,有润泽感);灰白色(最普遍的一种 。说它灰白,此指白中略带一点灰色调,不同于宋瓷的“灰白胎”);米白色(往往带有不明显的浅紫斑点);姜黄 色(胎质细而稍松) 。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祐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的青花瓷 。
稀有而精美——馆藏级元青花梅瓶高清大赏

文章插图
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七至九层纹饰为常见,有时多达十几层 。绘画文饰突出佛教、道教文饰和中华民族历史故事 。均是传统的中国传统纹饰 。
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但只要胎骨、釉面、青料、工艺、绘画等都对的,不管有没有火石红都是元青花 。
【稀有而精美——馆藏级元青花梅瓶高清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