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珍品——汝窑精品欣赏

【馆藏珍品——汝窑精品欣赏】窑变天青汝瓷釉是天青色配方,烧成时温度和还原气氛不确定,一缸釉会烧出不同的天青色 。

馆藏珍品——汝窑精品欣赏

文章插图
宋代的瓷器,大都颜色纯正,汝窑这样的颜色当时从来没有过,当然烧制程度也是非常艰难的 。据说当年的汝窑,在烧制过程中“十窑九不成” 。因为汝窑的颜色极为独特,最著 名的传说就是在釉料里加了玛瑙石,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
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为珍品、上品,非判断是否属汝窑之标准 。
馆藏珍品——汝窑精品欣赏

文章插图
汝窑成熟期使用椭圆形小型窑炉,一般是两窑并设,每窑装烧器物十件左右,以木材或炭做燃料;匣钵外多涂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钉小而尖,新出现了支烧垫圈;不少器物采用模制成型,造型规整,胎体薄厚均匀 。汝窑窑炉、窑具和模具之考究,更深刻地体现出其产品的特殊性和生产的官方背景 。
汝窑的窑址在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发现,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汝瓷标本,虽然大多为残器和残片,其总量也不是很多,但是我们还是根据传世品和科学发掘品的对比,相互印证了文献中所述的诸多内容 。著 名陶瓷学家陈万里先生曾经根据北宋徐竞《奉使高丽图经》的成书时间以及”汝州新窑器“的话,推断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是在哲宗元佑至徽宗崇宁五年左右,一共有近二十年的时间(陈万里:《汝窑的我见》) 。北宋灭亡后基本是停烧了,这一点在窑址的发掘中得到了证实,汝窑的烧造时间大约从哲宗到徽钦二帝之间,北宋灭亡后汝窑遂即消失 。这些为解开汝窑之谜提供了事实证据,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汝瓷不为人知的一面,如窑址上的碎片昭显汝瓷的内在之美;在胎体上,选料考究、滔洗精炼、致密、坚硬、均匀、轻盈,细腻如”香灰“一样的胎色,这些使得汝瓷在胎体上无可挑剔,成为世间最美的艺术品之一,具有了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就是”尽善尽美“、”内外皆美“全面反映出了汝窑瓷器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在艺术品特质上堪称典范 。这也是历代人们对于汝瓷如痴如醉的最重要原因吧 。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传世汝瓷之上题刻以表此心境 。
馆藏珍品——汝窑精品欣赏

文章插图
针对民间有不为人知汝窑的说法,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则点明了两点,汝官窑稀 少,一是因为它烧造的时间比较短,二是因为作为中 央官窑的产物,当年对汝官窑的管控非常严格的缘故 。
汝窑的胎土大多是香灰胎,也称灰白胎、个别有浅土黄 色胎、白胎、黑胎,胎体大多比较匀净,也有一些含有黑点等杂质,由于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胎质相对比较疏松,胎内横断面可见不少气孔、胎薄而坚固为一体,叩之木声(一般不要试之) 。御用汝瓷的胎基本上都是浅黄或香灰胎(灰中泛褐),胎骨薄而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