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的宝贝,建窑建盏!

【千金难买的宝贝,建窑建盏!】建窑亦称“建安窑”、“乌泥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名窑之一 。窑址在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 。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 。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 。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 。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 。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 。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

千金难买的宝贝,建窑建盏!

文章插图
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五代时期建州茶已列入贡品 。进入宋代,建州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 。随之而来的是闽北人斗茶成风,时任福建路转运使的蔡襄在建州督造贡茶期间对斗茶习俗进行悉心的调查研究,并献给仁宗皇帝,使斗茶之风、斗茶之具—建盏和建州茶一同名扬天下 。再者 ,随着游览武夷山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渐多,文人咏茶成趣,随即对建盏推崇备至,客观上刺激了建盏的生产 。这也是建窑窑炉密布、瓷片窑具等堆积如山的原因 。如宋代建窑的窑炉长度多在 70米以上,多条窑炉超过百米,有的一窑产量高达10万件,令其他窑场自叹不如 。
宋代时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已在闽北民间兴起,"斗茶"又称"茗战",即以战斗的姿态决出胜负.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的优劣,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在斗茶艺术不断向更高境界推进的过程中,茶具的品质也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需求.
千金难买的宝贝,建窑建盏!

文章插图
宋代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巅 峰时代,而宋代的瓷器艺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宋代五大名窑以外,还有一个窑口出产的瓷器,堪称瓷坛珍宝“黑牡丹”,那就是出产自福建建阳地区的建窑建盏 。这种曾经得到宋代皇帝赏识的斗茶专用器具,在中国陶瓷史上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建盏的胎骨厚实坚硬,用手指去敲击的时候,能发出金属般的声音,所以,我们也把建盏称为“铁胎”,握在手中会有一种厚重的感觉,正是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适合斗茶的需求,也使得它在宋代成为了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
千金难买的宝贝,建窑建盏!

文章插图
由于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富足的物质生活,在唐代饮茶之风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了对茶艺的探索,于是便形成了全民斗茶的风气 。上至皇 室贵 族,下至贩夫走卒,皆以饮茶为生活时尚、娱乐消遣 。随着这种茶事活动的日渐兴起,也是为了便于观察汤花、汤色的需要,推动促进了建盏烧制技术的发展 。在宋代年间,古窑址一带曾有百条龙窑,百窑相连、窑工近万,窑火昼夜不熄 。就连迄今在建窑的古窑址上仍然可以看到遗弃下来的古瓷片、半成品和匣钵等,注目不禁让人联想当年窑场烧窑的盛况 。
烧制建盏需要十三个步骤:选矿、碎矿、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然而这些工序完成之后,工匠还是无法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只得看窑口最终打开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