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建窑的发展时期,以烧黑釉器而著称 。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釉色的名品就出在这里,以茶盏为多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 。
文章插图
兔毫盏,是建窑的黑瓷代表物,亦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制品 。日本称之为“珠光青瓷” 。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对兔毫盏的外观、特征和理化功能所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釉断面为透明玻璃体,釉的表面一层毫毛处有深棕色的小晶体,正面观察釉的表面,毫毛是血红色鱼鳞状结构,像鱼背 。鱼鳞界线是由许多小赤铁矿组成,而鳞本身和鱼背二侧,由更多的小鳞片和小鱼子状的隐晶质的赤铁矿构成 。其余部分为无色玻璃,其中有“不显光性微晶和皱晶” 。1981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阐明了兔毫釉的显微结构的本质和花纹形成的机理,认为其“毫纹表面呈晶膜或亚显微 Fe 2O3,微晶,其下面则有液相分离结构”,“在含铁的瓷釉中,孤立的小滴往往富铁,有时会发生聚结或者析晶,如果发生在釉面,就可能形成各种艺术形象”,则称之为“分相显色机理” 。并认为这种机理的形成“多半是磷在起促进作用”,“显现了变化无穷而美妙的兔毫纹” 。
到了北宋晚期,精通茶艺的徽宗皇帝赵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将斗茶推向顶峰.他号召"天下之土,立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载之别".书中也详细描述了建盏的功用,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赵佶把建盏作为御前隆重赐茶的茶盏,"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这时记载的无锡惠山泉,建窑异毫盏和太平嘉瑞茶(建成瓯北苑贡茶)便是名震暇迩的"天下三宝" 。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建盏珍贵的品种分三种,兔毫,油滴和曜变,这些斑纹有些浮出釉面,有些沉入釉中,存在清晰不一的现象,属于三维立体结晶釉,油滴和曜变的析晶不仅与空间有关,还与时间密切相关 。
了解建盏还得从了解饮茶文化变迁开始,大体而言唐人煮茶(类似茶粥,会加入葱姜盐等),故重釜,而到宋代主流是以龙凤团茶为核心的点茶,点茶类似日本抹茶道(抹茶道为宋代点茶,尤其是径山寺茶道、东传后改良),但更重视击拂之后形成的沫浡,沫浡色白,故建窑黑釉建盏兴起,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到:“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 。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 。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 。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
文章插图
建盏品茶的优点是:茶的水质更柔和,提高了茶的香气 。长时间保证茶的温度,保证茶的口感 。将茶注入建盏后,在光线的折射下,杯子上的斑点与茶相互反射,发出各种神奇的颜色,如蓝色、金色、银色或五彩缤纷,令人沉醉 。建盏的优雅不需要言语,就像喝茶的意境 。是美妙的欣赏优雅的盏,同时品尝好茶 。
【浅谈宋代建盏的特点】建盏的器物之美,不止在色,也在于形 。虽然建盏的优势很大程度体现在釉色上,但是造型,是一件器物的骨骼,也承载了器物的一部分灵魂,不应等闲视之 。如只重釉色,忽略器型,有失偏颇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建盏的釉面斑纹是建盏之魂,是建盏的灵动表现,而建盏的胎质是建盏之骨,赋予其沉稳内敛的内核 。
- 浅谈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的发展 令人大开眼界
- 千万价位级别建盏
- 千金难买的宝贝,建窑建盏!
- 善始缮终,是我们对待宋代磁州窑的最 好态度
- 品鉴: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市场价值
- 如何提高宋代磁州窑鉴定者的知识面
- 陨石鉴赏和浅谈
- 钧窑,还得涨!
- 知其所以然:如何辨别钧窑
- 真 相揭秘:为何国人偏爱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