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说诸葛亮一天能吃数斤米,司马懿凭什么断定人家活不长了?

司马懿判断的依据 , 其实就四个字:“食少事繁”!

使者说诸葛亮一天能吃数斤米,司马懿凭什么断定人家活不长了?

文章插图
首先这件事儿 , 历史上确实有记载 , 并不是《三国演义》的小说杜撰 。
比如《晋书》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先是 , 亮使至 , 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 。’次问政事 , 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
很明显 , 第二句话才是司马懿做出判断的依据 , 至于饮食上 , 咋一看 , 其实并没有太多毛病 。
根据《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史》所记载 , 古代的一升约等于现在的200毫升 。按照1毫升等于1克 , 1斤等于500克来换算 , 诸葛亮每日进食3到4升米 , 约等于如今的1.6斤米 。一碗米饭大约2两 , 一斤大米大约可以煮出5-6碗米饭 , 1.6斤最少可以煮出9碗米饭 , 诸葛亮一日三餐 , 每餐平均食3碗米饭 。
使者说诸葛亮一天能吃数斤米,司马懿凭什么断定人家活不长了?

文章插图
按照医学的角度来说 , 一碗米饭能够产生232大卡的能量 , 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2200大卡的能量 , 因此诸葛亮每日的饮食习惯完全没有问题 , 甚至比一般人进食的量更多 。
但是 , 这里有个问题 , 就是古代在吃饭这个东西上 , 完全不是现在这么精确 。动不动就数斤肉 , 几升米的 , 老将廉颇还顿餐斗米呢 , 日食三四升 , 真的不算多 , 而且古代少副食 , 主要靠主食充饥 , 其饭量相对会大于现在 。
最重要的一点 , 那时候吃的是小米 , 不是大米 , 其碳水含量相对较低 , 而且由于烹饪环境所限 , 加上多是陈年 , 难以完全消化 , 所以你必须得多吃点 。
使者说诸葛亮一天能吃数斤米,司马懿凭什么断定人家活不长了?

文章插图
所以 , 诸葛亮当时算吃得少了 。
但是 , 单单了解诸葛亮的饮食情况并不能预测他的寿命长短 , 毕竟诸葛亮不上马打仗 , 是文人 , 吃得少一点也可以理解 , 除非司马懿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那么司马懿是如何推断出诸葛亮命不久矣的呢?
主要在后面一句:“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
司马懿也是掌兵的 , 对于这些事儿他很了解 。蜀国十万大军 , 这么多人 , 一天得多少事儿 , 如果事必躬亲 , 一个人不知道得多忙 。这么大的工作量 , 结果还吃得少 。这就是“食少事繁”了 , 身体必定不堪重负 。而且在《魏氏春秋》里面 , 还加了这样四个字“夙兴夜寐” 。
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 , 罚二十以上 , 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 。”宣王曰:“亮将死矣 。
使者说诸葛亮一天能吃数斤米,司马懿凭什么断定人家活不长了?

文章插图
起得早、睡得晚 , 休息肯定得不到保障 , 多半要完!
而且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斗法了七八载 , 彼此仇恨 , 彼此敬佩 , 彼此了解 。双方的接触定然不是这一次 ,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身体状况情报肯定有着诸多调查 。司马懿很可能是掌握了诸葛亮一定量的平日里的饮食起居和工作情况 , 然后具体的评估、分析 , 才得出诸葛亮命不久矣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