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襄樊,为何诸葛亮没料到东吴偷袭荆州?分析才知他的无奈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对诸葛亮与吕端二人的评价,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心谨慎,十分为满分的话,没有八分把握,诸葛亮一定是不会做某事的 。
作为一国之丞相,诸葛亮考虑问题的方式显然与大多数人不同,诸葛亮是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战术是可以冒险的,但战略绝对不可以冒险,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治与军事战略,是越稳定越好,所以诸葛亮有隆中对战略规划,在北伐时才会拒绝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冒险 。
诸葛亮

关羽北伐襄樊,为何诸葛亮没料到东吴偷袭荆州?分析才知他的无奈

文章插图
对于战略,诸葛亮一生之中,都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就是在关羽北伐襄樊的近半年时间中,蜀汉居然没有向荆州提供任何支援?难道蜀汉上上下下都没有人想到过东吴会偷袭荆州吗?这似乎成为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中的一个疏忽和失误,也就是如何对待东吴的问题 。
诸葛亮在隆中对规划中,对孙权的看法是: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对待东吴孙权的战略态度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隆中对
关羽北伐襄樊,为何诸葛亮没料到东吴偷袭荆州?分析才知他的无奈

文章插图
这两句话的理解是:孙权已经占据江东有三世人了,其国有长江天险,而民众依附,孙权又能提拔选用贤能之人,我们只能寻求与孙权结盟为外援,而不能图谋他,对外蜀汉应该与西边的戎人和好,安抚南边的夷人与越人,对外与孙权结盟和好,对内修好政事 。
这是诸葛亮对于东吴孙权的态度,但国与国之间结盟是一个双向选择,蜀汉选择结盟孙权,那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以及蜀汉立国时期,势力非常弱小,在三国政权中一直就是最弱小的一方,无论是人口、军队、地盘、城池,各方面都处于劣势 。
所以蜀汉的发展离不开与孙权的结盟,就拿赤壁之战来说,孙权是否与刘备结盟,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有对抗曹操的实力,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态度,孙权仍然选择了与刘备结盟 。
曹操、刘备、孙权
关羽北伐襄樊,为何诸葛亮没料到东吴偷袭荆州?分析才知他的无奈

文章插图
但是刘备却不一样,刘备必须与孙权结盟,才能在当时抵御曹操,刘备当时被曹操打败,投靠了刘琦,手中所有的兵力加起来只有2万人左右,而且只有三分之一江夏郡的地盘,实力非常弱,无法独立对抗曹操,所以结盟一事,从一开始,对孙权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对刘备来说却是必须完成的 。
双方结盟后,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保住了荆州,曹操虽然败了,但在曹操强大压力之下,孙权与刘备仍然只能保持联盟,为了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孙权甚至把南郡都借给了刘备,这段时间是孙权与刘备的密月期 。
但是,双方的联盟一定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实力不对等,孙权的实力是刘备的数倍,从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就能看出,正是因为刘备势力弱,孙权才会同意借南郡,因为他有把握收回来,如果刘备实力强大的话,孙权根本就不会借 。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
关羽北伐襄樊,为何诸葛亮没料到东吴偷袭荆州?分析才知他的无奈

文章插图
当刘备拿下益州,孙权讨要荆州,刘备不愿意还,孙权就火了,派吕蒙强取荆州南三郡,鲁肃与关羽在益阳对峙,而刘备也带着5万人从益州赶到荆州,支援关羽与孙权对峙,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
这正应了一句话,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更是利益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