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产后身痛” 。亦称“产后关节痛”,或“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若痹阻日久,迁延至产褥期以后,当属“痹证”…………
产后身痛详解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产后身痛” 。亦称“产后关节痛”,或“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若痹阻日久,迁延至产褥期以后,当属“痹证” 。
本病包括西医学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 。
【病因病机】
一、血虚 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以致肢体麻木,甚或酸痛 。
二、风寒 产后百节空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则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痹阻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而痛 。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局部无红、肿、灼热等,即可诊断 。可配合血常规,血气分析,血钙,红细胞沉降率,抗“O”,类风湿因子等检查 。
鉴别诊断 与痹证鉴别,本病外感型与痹证的发病机理相同,临床症状亦类似,但本病只发生与产褥期,与产褥生理有关 。而痹证则任何时候均可发病 。若本病日久不愈,迁延至产褥期后,则不属本病,当属“痹证”论治 。
【辨证论治】
辨证重在辨其疼痛的性质 。肢体酸痛,麻木者,多属虚症 。疼痛按之加重者,多为瘀证 。疼痛游走不定者,为风 。冷痛喜热敷而痛减者,多寒 。肿痛灼热者,为热 。重著而痛者,多湿 。产后身痛治疗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挟外邪,亦当重在养血益气为主,兼祛外邪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则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 。
一、 血虚
[主要证候] 产后遍身关节酸痛、肢体麻木、关节i楚,头晕心悸 。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
[证候分析] 产后失血过多,百骸空虚,血虚筋脉失养,则遍身关节酸痛,肢体麻木,关节i楚 。血虚不能上荣髓海则头晕,血虚不能养心则心悸 。舌淡红,脉细弱均为血虚之征 。
[治法] 补血益气、和络止痛
[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鸡血藤,当归
黄芪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相关链接: 产后56天护理全计划产后恢复体操产后健康全面恢复计划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为君;桂枝、白芍温经通络、调和营卫为臣;当归、鸡血藤以增养血通络之功为佐;生姜、大枣和营卫、调诸药为使 。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温经和络之效 。
若血虚伤精、症见腰背疼痛,胫膝酸软,足跟痛,舌淡,脉沉细 。治宜补肾填精,强腰壮骨 。方用养荣壮肾汤(《叶天士女科证治》)加熟地、山茱萸
当归、川芎、独活、肉桂、防风、杜仲、川断、桑寄生、生姜 。
方中熟地、山茱萸滋肾填精养血,杜仲、川断、桑寄生补肾壮腰强筋骨;肉桂、生姜温经散寒;防风祛风湿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止痛 。全方可收补肾填精,强腰壮骨止痛之效 。
二、 风寒
[主要证候] 产后遍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冷痛剧烈、得热则舒,或关节肿胀、重著,或肢体麻木 。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
[证候分析] 产后元气虚损,气血不足,卫阳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滞经络关节,气血受阻,痹阻不通,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风邪偏胜,则痛无定处 。寒邪独盛,疼痛剧烈,血得热行,故得热则舒 。湿邪偏盛,则关节肿胀、重著,邪阻经脉,血行不畅,肢体失养则麻木 。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均为血虚之象 。
- 产后腹泻是月子里落下的吗
- 产后脱发寻病因
- 产后脱发是否正常
- 产后脱发细查因
- 产后甲状腺炎的症状
- 产后甲状腺炎与碘过量有关
- 警惕产后甲状腺炎
- 产后“瘫痪”病根在哪里
- 产后甲状腺肿大≠甲亢
- 星光是什么物质 星光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