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四节大学生集体的社会心理特征

 第十四章第四节大学生集体的社会心理特征showElementsTop(0);集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接触群体,有许多不同于松散群体的社会心理特征,其中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如集体的团结(目标、舆论与规范)、集体成员的自决、内聚力、集体的情绪参与、心理气氛与士气 。现将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特点分述如下 。
一、集体的团结
团结是集体成员沟通与结合的重要因素,首先它表现为能使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价值定向取得一致,集体的目标影响各个成员的行为和活动成果 。但集体目标并不一定就是每个成员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在组织内部有一个相互协调各种矛盾冲突的过程 。这就要求集体成员对共同目标有深刻的认识;并通过符合各个成员需要的集体活动,体会到目标的意义与价值;而后成为全体的总目标 。其次表现在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对规范的遵从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被迫的遵从,这种遵从是由于集体的压力产生了与共同期望相一致的行为;第二种是对规范的真正的自觉的接受 。保持规范的一致性是集体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过分的一致性也会降低它的成员应付变化和改变行为的能力 。第三是舆论的调节,舆论是不成文的对集体成员行为加以支持或约束的一种调节集体成员相互关系的方式 。团结的指数是由集体中各个成员沟通的数量、频率、强度和相互肯定或相互否定选择的数量等方面测定的 。但集体的团结并不抹杀各个成员的个性,也不要求它的所有成员在团体评价与观点的各个方面都相互一致,只是在共同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上保持一致 。其中增加群体成员之间沟通的机会能使团结程度较低的集体,在规范标准与价值观念上更趋一致 。有人认为(莫里诺)通过改组群体的构成方式,淘汰那些“被排斥者”,吸收较高吸引力的成员进入集体是增强团结指数的一种有效方式 。这样就得到一个公式,就是群体的团结可以确定为相互肯定选择的总和与相互否定选择的总和之间的差除以(n-1) 。这个公式证明了集体成员的实际接近和相互影响的可能性,它为形成高度的团结创造了前提 。
从团结形成的实质上看,团结的标志是集体成员价值观念的一致 。价值观念、规范、目标和动机在个性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个人有把集体作为行为定向依据与来源的倾向,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加强价值观念的一致性 。因而团结的指数就是集体成员对于整个集体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的观点与意见一致性的程度(或次数) 。
二、个人在集体中的自决
个人在集体中对各种社会影响是有选择的,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也表现在参加者对各种影响所采取的选择态度,接受或者拒绝集体的共同活动内容、目的与价值 。个人能否与集体一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愿意与集体发生冲突,而导致被反对或被孤立的不愉快结果;一种是个人的行为动机与集体的目标一致 。
在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在自觉评价共同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以集体的公益活动为任务的组群中,是不是会发生从众心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因为从众的对立面是不受暗示性和拒绝,这表明个人坚定、自主;但另一个方面就是个人在集体中的自决,在冲突情境中遵循集体的理想、目的与价值,使自己的观点与集体要求一致 。这种自决可以叫做集体主义自决,因为他之所以采取积极的态度选择集体目标,不是由于群体的压力,而是真正理解集体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