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 )


会计的行业要求和特点也铸造了会计人员敏感、多疑、感情细腻脆弱、情绪极易受暗示等鲜明的个性和职业特征,使会计群体养成了处事谨慎、精于心计和善于私案的职业品格 。此类个体,他们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也极少外露自己的情感,但内心体验却相当强烈 。(一般来说,此类情绪在女会计人员中较为常见,这可能与生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 。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是某些会计人员不能自我调节、导致抑郁、多疑、善变、焦虑、易受伤害等,从而使个体情绪的外部表现呈现出明显的抑郁性和内心冲突性,以至于最后不能坚持原则,缺乏诚信,甚至做假账,化公为私,导致会计信息严重扭曲和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能力分析 。会计能力是财会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效率高低的个性心理特征 。会计个体的基本能力可分为认知能力和应变能力两种 。基本的认知能力是指在财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再造想象的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优良的思维能力等认知方面的能力;应变能力是会计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和核心体现 。但在财会实践中,会计人员往往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任何以一种单一的认知能力的作为都是有所欠缺的 。我们的会计人员普遍缺乏其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应变能力,不能使它们共同参与、有机结合,审时度势地发挥出高效率,从而无法顺利实现财会的目的 。还有不少会计人员甚至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有些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等,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会计能力欠缺,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并不少见 。会计能力的欠缺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引发了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 。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动机、需要分析 。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所以人类所有行为的产生都有其深层的需要和动机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
1.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稳定的基本需要,在人类的所有需要中它是最低级、最优先的,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 。然而现今财务制度流行“一支笔”控制的监督方法,面对这样的“一支笔”的监督权威,会计人员与法人单位的契约关系和上岗合同时常面临危机,使会计人员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受到威胁,所以财会人员为保自身的安全,往往出现一种“惟命是从”的心理,于是不管领导人的意见是否正确,完全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毫无自己的原则立场 。因此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使会计监督徒有虚名 。而“吃喝玩乐”引发的会计犯罪动机更是生理需要恶性膨胀的结果 。
2.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 。不可否认,大多数会计人员由于对单位的归属感,对领导的依附性、对群体的趋同性,更由于近些年来财务监督机制弱化,无形中使一些会计人员感到了群体的“压力”,于是自然[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