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浅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摘要:本文从会计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剖析会计主体个性心理特征的视角来解释和总结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会计心理,分析发生会计行为异常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心理特征和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提炼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能够自我矫治不良心理状况,规避会计违规行为发生的目的 。

关键词:道德失范;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动机;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的急剧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会计是微观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 。会计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其心理体验往往会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 。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障碍,而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社会的重视 。换句话说,社会关注的更多的是会计职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外在表现为会计职务、职称、资格证书和报酬等方面,从而忽视了会计人员的深层心理问题 。
本文从会计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剖析会计主体个性心理特征的视角来解释和总结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会计心理,分析发生会计行为异常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心理特征和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提炼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能够自我矫治不良心理状况,规避会计违规行为发生的目的 。

一、个性心理特征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它是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二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如动机、需要、兴趣),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
会计人格,即会计个体在财会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气质、性格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的总和 。
日常工作中,会计不但要面对最原始、最枯燥但又最能反映单位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干着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还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审验纷繁复杂的各类票据凭证,接受咨询,听取意见,做出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限于职业而面临特定的人际关系群 。各种压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会计个体左右为难,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 。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是某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缺乏诚信,甚至做假账,化公为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严重扭曲和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托,势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可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也有个丰富多彩的会计心理问题 。随着会计实践活动外延的扩大,会计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现象日趋频繁、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趋势,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会计心理现象 。对会计群体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会计行为,防范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产生 。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剖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气质、性格分析 。心理学把人的个性气质类型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类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人的性格分成: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 。据有关专家调查,会计从业人员的个性特征多为黏液抑郁质,粘液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缓慢、内蕴、平静,动作迟缓、稳重易于抑制为特征 。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倾性,偏内向型性格,其人格多具有腼腆、内向、怯懦、敏感、压抑、不易沟通等特点 。故大多数会计违规犯罪一般都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