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进入游戏时代

幼儿教育游戏化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学前教育体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主流,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教界的共识 。
游戏释放孩子追求美好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所秉持的宗旨都是“玩” 。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 。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当我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审美活动形式时,我们必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和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并不是等同的,前者更多基于一种生理的冲动与满足,后者则追求一种身心的愉悦 。显然,后者才是幼儿教育的目标所在 。
【幼儿教育进入游戏时代】当幼儿开始游戏时,大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 。正如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言: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对美的追寻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根本动力,而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又往往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自主和快乐的特点正概括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一论断 。
幼儿教育游戏比识字更重要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 。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 。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
一位教育界人士曾忧心忡忡地说:“幼儿教育被纳入应试教育轨道,有的幼儿园游戏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急增 。一些家长的想法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其实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比一味强调学习要好上百倍 。”孩子长大后不懂得怎样去融入社会,不懂得怎样去构建社会,这难道就是教育者的本意吗?
同时,在0-6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记忆力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他们大脑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中国传统的“木头”式教育、“捆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都被无形的束缚了,孩子纯真浪漫的天性也被扼杀 。这样,人类的未来只会变得死板,毫无创新,停滞不前,问题多多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