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古人们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 三 )


而“传信”呢?其实就是为了保证人口的正常流动 , 虽然咱们在上文说了百姓们安土重迁 , 没事儿一般不出远门 , 但人口流动终究是不可避免 , 朝廷颁布诏令 , 边关军情告急总得要汇报吧?官员上京面圣 , 前去地方上任总要长途跋涉吧?所以“传信”就解决了穿州过县身份证明的问题 , 不过不同于符牌 , 传信是一次性的玩意 , 上面详细介绍了持有者的身份信息 , 并且写明了从哪出发 , 目的地在哪 , 主要有什么任务等 。比如说《韩非子说林上》中写到:“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鸥夷子皮负传而从 。”其中的这个传就是传信 , 看起来有点像身份证、介绍信的混合体 , 发展到了后来传信上还增加了验证真伪的信息 , 汉朝时传信一般是木制并加盖御史大夫印章 , 如果验证正确则可以免费乘坐朝廷马车 。

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古人们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插图
(竹使符 , 功能与虎符类似 , 虎符调兵 , 其他征调使用竹使符)
虎符从春秋战国时期发明应用 , 一直到了唐时才因为避讳李渊先祖李虎的名讳改虎符为鱼符 , 而李渊建立了唐朝后又进行了制度改革 , 将历代通用的“竹使符”改为“银兔符” , 竹使符和铜虎符作用类似 , 只不过虎符调兵 , 其余征调则使用竹使符 。《汉书文帝纪》就记载:“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 , 长五寸 , 镌刻篆书 , 第一至第五 。”亦省称“竹使” 。所以后世的符牌形状基本上定型 。
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古人们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插图
(李渊改虎符为渔符)
唐代鱼符分为三类:有用于调动军旅、更易守长的铜鱼符 , 同样是一分为二 , 左符放在朝廷存根 , 而右符持有人随身携带证明身份 , 调动军队或者任免官员使用 。也有用于标明官员身分的随身鱼符 , 还有用于出入宫门、开关宫门的交鱼符、巡鱼符 。
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古人们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插图
(玉鱼符)
鱼符材质多由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 , 形状如同小鱼状并分为左右两片 , 上凿小孔以方便悬挂于腰间 , 鱼符上刻有官员姓名、担任的职位和品级等 。因为等级贵贱不一 , 鱼符的材质也不一样 , 所以它也是官员身份高低的象征 。因此有”“附身鱼符者 , 以明贵贱 , 应召命”之说 , 太子使用玉质鱼符 , 亲王、三品以上大员使用黄金制作鱼符 , 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 , 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则为铜质 。
唐代就特别重视鱼符的推广 , 大唐光耀四方 , 所以周边属国们纷纷前来上贡 , 为了防止别人假冒他国使节 , 朝廷会给各藩国使者发放不同的符牌 , 雄符留在朝廷 , 而雌符交由藩国使者带回 , 如果还有使节前来则通过符牌能否合并来验明身份 。
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古人们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插图
(金鱼袋 , 鱼符+鱼袋才能证明官员的合法身份)
而且除了鱼符外 , 五品以上的官员还有专门用来存放鱼符的袋子 , 这个袋子又名为“鱼袋” , 鱼袋的主要作用就是防盗 , 鱼符+鱼袋才是官员证明自己的标配 , 三品以上官员的鱼袋会绣上金丝 , 五品以上的官员会在鱼袋上绣上银丝 。值得一提的是 , 唐中宗时期皇帝还将官员衣服的颜色进行修改来搭配鱼符 , 比如说紫衣饰金 , 红衣饰银 , 所以这要远远望去根据服装颜色就知道对方是什么级别的官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