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常见钧窑的特征

钧窑在宋元时期曾经在北方地区广泛生产,窑场的数量达到数百个 。但其核心生产区域是在古代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范围内,禹州市是河南省古瓷窑址最多的县,对禹州境内古窑址的全面调查、从1964年开始,截止到1984年底,禹县境内共发现窑址150多处,也是全国古窑址最多的县之一 。钧窑瓷器最早的生产地点、生产御用钧瓷的钧官窑遗址都位于禹州境内,使禹州成为钧窑当之无愧的中 心产区 。这些窑场的产品以供应周围地区的民间日用器物为主,在其生产的高峰阶段以“贡御”著称 。禹州境内的窑址具有产地分散,规模不大的特点,具有比较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特点 。

钧窑:常见钧窑的特征

文章插图
钧瓷上的五彩色斑并非刻意画出来的具象图案,而是随意点、洒并在高温烧制时产生窑变,从而形成一幅幅抽象图形,这样反而给观者带来无限遐想空间 。从钧窑的抽象图形中看到夕阳由于钧窑瓷器釉色变化,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而且也为皇 室所垂青 。后人将钧窑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使其更加珍贵,在民国期间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
钧窑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350℃-1380℃之间,延承了传统钧窑胎质细腻,釉色绚丽夺目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器形饱满玲珑 。独特研制的玛瑙釉水在烧制后形成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十多种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
钧窑:常见钧窑的特征

文章插图
北宋钧窑做到窑变可控,颜色既然可以出来这么多种.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 。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
民钧和元钧走泥纹呆板,胎质粗糙釉不均 。金钧粗而发黄露胎多 。元钧几乎仅有大半截釉 。元器重而大,喜堆贴纹饰,釉流淌严重 。元以后仿品虽精,但纹饰呆板,失真不活 。断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纹饰,如:宋不加装纹饰,元半截釉,金元胎黄褐,显粗糙 。
钧窑:常见钧窑的特征

文章插图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 高工艺水平的体现 。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 。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 。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这批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了 。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 。
【钧窑:常见钧窑的特征】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故名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亦称“均窑”、“钧州窑” 。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 。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 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