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鉴定要领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线条

元青花胎料需要增加三氧化二铝来增强胎体的耐温度,在宋代以来原有可拉坯成型的泥料中必须添加其他矿土 。由于麻仓土和其他矿土的添加,泥料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大大减弱 。只有使用印坯工艺才能成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元青花瓷器基本都是印坯接胎的痕迹 。虽然缺失了拉坯的柔美性,但印坯成型可以制作复杂的器形,可以相对保障同类器型的大小一致 。尽管同类同期印坯成型器物大小都一致,但坯胎薄厚、温度的不均匀等还是要影响瓷器的收缩比 。一般情况下,陶与瓷的干燥及烧成收缩比总计约为:粗陶20%左右,普陶l8%左右,细陶15%左右,炻瓷l8%左右,普瓷16%左右,细瓷14%左右 。所以,元青花成型工艺的的特殊性,也是我们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但这也不是绝 对,因为现代高仿都在努力恢复传统工艺的各种细节 。

元青花鉴定要领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线条

文章插图
元青花上的蕉叶纹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纹样,饰于瓶颈和下腹部 。叶的中茎画至叶尖,一笔画成或两笔画成后填色 。叶的边沿用细线勾勒后填色 。叶脉细线勾勒 。有单层和前后双层两种画法 。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 。
元青花鉴定要领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线条

文章插图
从元青花的内胎,我们可见到胎色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 色或土黄 色的.同时胎内所含的杂质及铁质(麻仓土铁质含量较高是它的特性)较多,会在胎面呈现出许多铁质斑点(重要) 。
元青花的有以下特点: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佑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
元青花鉴定要领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线条

文章插图
“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到拍卖场上的疯狂,不到百年时间内,元青花的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散落在各地的元代青花瓷由此有了这次空 前的团聚,穿越了沧桑,73件元青花同诉14世纪的一段传奇 。
【元青花鉴定要领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线条】令人遗憾的是:命途多舛的元青花,似乎命中注定只能用一种非艺术的形式来向世人炫耀它那非凡的艺术生命 。约翰·波普博士对中国元代青花瓷的热忱,仍然没能唤起新中国陶瓷界的专家学者们对这个元朝“弃儿”的眷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业界或是不承认元代有青花,或曰“不值钱”、“太粗糙!”对外国学者的研究著作嗤之以鼻、无人问津,致使元青花认祖归宗之路再一次半途夭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