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从百亿巨头到一元卖身,神车夏利被掏空贱卖到底是谁的错?

曾几何时,我们曾经专门讨论过一汽夏利的问题,当时的夏利虽然已经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危局,但是还有着一丝希望,然而就在最近这最后的曙光也消散殆尽,夏利正式一元卖身,一个时代彻底终结了,当A股再无夏利的时候,我们该回过头来看看这个曾经的国民神车是怎么走到如今彻底曲终人散的境地的?
A股再无夏利
9月17日,*ST夏利(一汽夏利)一口气15份重磅公告表示,上市公司拟向一汽股份出售鑫安保险17.5%股权及承接截至评估基准日除鑫安保险17.5%股权及留抵进项税以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的夏利运营100%股权,一汽股份指定一汽资产为资产承接方 。
【8年从百亿巨头到一元卖身,神车夏利被掏空贱卖到底是谁的错?】资产出售后购买资产前,上市公司一汽夏利基本就是个空壳公司 。公告表示,按上述路径实施完成后,不考虑本次重组置入资产,一汽夏利除拥有的母公司留抵进项税(截至评估基准日金额为511,923,567.43元)及因向夏利运营补偿而产生的与母公司留抵进项税等额的债务外,不存在任何其他资产和负债 。
为何只卖1元?因为夏利汽车连年亏损,经营不佳,净资产为负的好多个亿 。公告表示,鉴于拟出售资产整体经营状况不佳,经各方协商且参考上述评估值,拟出售资产的交易价格确定为1元,由一汽股份指定资产承接方向一汽夏利直接支付,并视过渡期损益的专项审计结果确定是否向一汽夏利进行补偿 。
夏利汽车生产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90年代辉煌一时,甚至连续十多年霸占销量冠军宝座,成为当年最亲民的国民轿车 。作为曾经驰名的汽车品牌,天津夏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度风光无限 。不过,随着各种进口车、合资车以及自主品牌不断涌现,国内乘用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夏利不进则退,市场份额逐步丢失 。2011年,一汽夏利营收接近100亿元的高位后,开始逐年回落 。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一汽夏利营业收入从99.54亿元暴跌至4.29亿元,8年间收入下降超过95%,年均降幅达32.5% 。从2012年到2020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连亏8年半,6个年度亏损在10亿元以上,合计亏损超100亿元 。而在2000年到2011年间,虽然比较辉煌过,但净利润最高的2003年,也就净赚3.5个亿 。扣非净利润,2014年-2019年分别亏损17.37亿元、11.82亿元、16.77亿元、16.66亿元、12.63亿元、15.61亿元 。
要不是夏利之前的家底雄厚,各种值钱资产囤积了不少,否则这十年的暴跌估计早就让夏利退市了,但是老本终究会有被啃完的那一天,而这一天还是来了,回顾一汽夏利从成功到失败的前前后后,曾经的神车到底做错了什么?
1元卖身夏利做错了什么?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我们就曾经以《从停产到卖壳再到落幕,一代神车夏利是如何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刻?》一文分析过夏利面临的问题,不过如今夏利也正式走到了退出的那一刻,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也就可以挖掘出来进一步分析了,那么夏利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首先,夏利被重组可以说是失败的导火索了 。相信熟悉夏利的人都知道,夏利有两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字“天津夏利”、”一汽夏利“,可以说这两个名字代表的是夏利的两个时代,天津夏利可谓是夏利的光辉岁月,在中国基本上没有整车生产线的时候,天津夏利率先引入了夏利的生产线,1986年,第一代夏利轿车问世 。在那个车型匮乏、车价昂贵的年代,夏利皮实耐用、维修方便,一推向市场便迅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稳坐国内轿车销量冠军宝座,连当时汽车界大名鼎鼎的“老三样”——桑塔纳、富康和捷达都被夏利甩在身后 。所以,在那个时候郭德纲的相声里面都说于谦家阔,所以开得起夏利,诚然,当时的夏利可谓是风头正盛,1996年,国内有8成以上出租车为夏利车型,2005年夏利成为国内第一个销量突破20万辆的轿车企业 。然而几乎所有行业内都认为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从2002年一汽和天汽合并重组开始说起,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夏利成为了一汽的夏利 。不过,毕竟不是亲生儿子,在一汽的序列里,夏利就没有在天汽那么尊崇,而这也成为了夏利衰落的导火索,由于缺乏足够的集团支持,夏利在集团的地位一直处于从属状态,没有自主经营权,也没有足够雄心壮志的领导者,在缺乏足够驱动力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夏利就从极盛走向平庸乃至于消亡,成为了郭德纲口中“少壮不努力,长大开夏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