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汝窑”这个大咖

宋代汝窑瓷器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 。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 。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
【你不能不知道“汝窑”这个大咖】

你不能不知道“汝窑”这个大咖

文章插图
“汝窑就是在这历史背景下,手捧御旨,应运而生” 。时间大约在“宗哲宗元祐年” 。这位专家却没曾想过,按照常理,如果当时汝窑尚没创烧,宋徽宗何以知道汝州再烧造“青瓷器” 。汝州尚没烧造“青瓷器”,宋徽宗不可能用过汝州的“青瓷器”,又凭什么知道汝州:青瓷器“的品质足以超过先皇们所使用的定窑器,而把它选定为宫廷御用瓷器呢?宋徽宗”弃定用汝“的话就不成了无稽之谈了吗?
汝窑宫中用瓷不合格的器物是可以出卖的 。这些“不合格”的汝瓷是作为贡器要求烧造的,都是“玛瑙末为釉”的,应该肯定是具有“面如玉,蟹爪纹(无纹者尤好),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 特征的!只不过“青不如天”、瓷器的造型、纹饰不符赵佶的审美要求罢了(恕不展开分析) 。人的审美观是各不相同的 。赵佶是皇帝,他偏爱天青色,就决定了汝官窑的釉色必须是“青如天” 。可能赵佶不喜欢在器物的表面饰以纹饰,所以传世的汝官窑均单以釉色取胜,很少看到表面有纹饰的(关于汝窑的纹饰,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论述) 。这些卖出去的不合格的“准汝官瓷”哪里去了?有钱人买去了!到了大官、富豪、商人、玩家(收藏家)们的手中,流入了民间 。这部分的汝官瓷(完全是汝官瓷性质的!)可能数量是不会少的 。
你不能不知道“汝窑”这个大咖

文章插图
在宋代,并没有形成瓷器底下写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写款 。比如汝窑的款识有这么几种:第 一种是甲、乙、丙 。我们一听很简单,就是编号,按照顺序 。但这种编号不是烧制的时候写上去的,都是后来才刻上去的 。
汝瓷的出现,与皇帝宋徽宗密切相关 。有人说,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 具艺术天赋的皇帝,他不仅书画技艺精湛,在他当政的最 后二十年里,以汝瓷为代表的青瓷工艺,也在他手中达到了顶峰 。然而北宋灭亡后,汝瓷的工艺却神秘失传,八百多年来,没有人知道它是在哪里烧造的,也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被烧造出来的,人们只知道它是历代皇帝和贵 族眼中的无价之宝 。
你不能不知道“汝窑”这个大咖

文章插图
由于仅为皇 家烧制,汝窑的工匠不惜成本,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
对汝窑瓷器当代存世量的统计,最初出自1987年上海博物馆在庆祝馆庆的时候临时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当时统计了在世界上已经公布的65件汝窑瓷器,主要都来自博物馆的收藏 。后来马未都又发表文章提出“67件半”,其中半件就在广东省博物馆 。无论是“65件”还是“67件半”,都是不准确的 。汝窑烧造了20年,无论当年的朝廷怎么控制,也不可能只有60多件存世 。现在民间到底有没有汝瓷?应该是有的,但是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