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非疾病 摸爬滚打是预防关键( 二 )


三十多年前 , 因为家长的工作比较忙 , 而且孩子也比较多 , 对孩子大多采取放养方式 , 任孩子自己爬、走 , 大脑发育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 即腹爬 , 用腹部贴紧地面爬行 , 在孩子中非常普遍 。等到会走路后 , 孩子们都自己蹒跚学步 。
而近三十年来 , 因为独生子女的出现 , 以及现代都市化生活 , 孩子们都被圈养起来 , 特别是“6+1”类型的家庭 , 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 让孩子失去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 。比如家长因为宝贝孩子 , 出门不是带手推车就是抱在手上 , 无论是饮食上和活动上 , 都给予过度关爱 , 使孩子失去大量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 导致感觉系统无法正常发育 。
王医生同时表示 , 2至12岁的孩子 , 都有可能因为感统失调出现各方面的问题 。保守估计 , 因感统失调来就诊的孩子 , 与五年前相比起码多了一成以上 。
感统失调可预防 , 回归自然多做传统运动是关键
“感统失调不是疾病的名称 , 而是一种症状 , 更重要的是发现症状背后的疾病 。”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医生杨荣旺说 , “有不少疾病会表现为感统失调的症状 , 如果仅仅只是去纠正感统失调这个症状 , 而没有发现真正的疾病 , 会错失治疗疾病的时机 。”
比如存在注意力缺陷、自闭症等孩子 , 在感觉的某些方面也会存在缺陷 , 这些感觉包括听觉、触觉、视觉以及嗅觉等 , 症状都归结为感统失调 , 但最终原因却是自闭症等疾病 。杨医生提醒 , 4至6周岁的孩子家长 , 可以特别关注一下孩子的注意力 , 如果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比同龄孩子短 , 可以到医院就诊 , 鉴别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感统失调是可以预防的 , 我们传统的许多娱乐活动 , 效果都很好 。”王江坪医生说 , 比如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等 , 这些活动不但要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 , 还要社交能力 , 都是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活动 , 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整体协调能力 , 也可以让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和同龄人的互动 , 发现差距 , 便于及时发现一些疾病的早期苗头 。再比如许多孩子爱玩的淘气堡也不错 , 淘气堡里的活动器械 , 也有利于孩子整体协调能力的发育 。
杨荣旺医生特别推荐家长和孩子多做一些亲子阅读 。“现在许多家长喜欢买一个故事宝之类的电子产品 , 让孩子听电子产品播放的儿歌、故事等 , 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孩子感统发育 。”杨医生表示 , 和电子产品相比 , 家长参与其中的亲子阅读 , 孩子不但能听到声音 , 还会发现家长语调、表情的变化 , 还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 不断向家长提问 , 这些都是很好的互动 , 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