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宝宝为什么会不受欢迎?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 , 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 。相比其他宝宝而言 , 这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在成年以后 , 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宝宝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 , 而“被忽略的”宝宝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 。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对儿童的交往问题 , 父母不能等闲视之 , 必须及早干预 。父母要针对儿童不同的交往问题 , 采取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 , 帮助宝宝克服交往障碍 , 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 。
不愿与同龄孩子交往的宝宝
有些宝宝不愿意与同伴交往 , 即使在外边 , 也只和大人在一起 , 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 。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 , 他也采取“回避政策” 。这类宝宝不愿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 , 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 , 而且总有人陪儿童游戏 。当宝宝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 , 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 。还有些宝宝只愿意与成人交往 , 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 , 与同伴交往 , 他就需要协调、商量 , 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 , 为了“省事” , 他宁可与成人交往 。对于这类宝宝 , 父母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 。也就是说 , 家庭不要以宝宝为中心 , 而应“人人平等” 。当宝宝长到3岁左右 , 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 , 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 , 让他明白 , 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 , 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 , 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宝宝“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 , 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和同伴交往的动机 , 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 。实践证明 , 及早进行“心理断乳” , 也有助于缩短宝宝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
2、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有些宝宝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 , 比如被同伴欺负过 , 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 。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 , 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对于这类问题 , 父母应细心观察 , 找出问题的症结 , 然后“对症下药” 。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 , 父母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 , 为宝宝“壮壮胆” , 当宝宝学习到交往技能 , 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 , 父母就可以撤了 。
3、个性原因有些宝宝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 , 比较内向 , 不愿与人打交道 , 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 。对于这类宝宝父母可以引导 , 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父母要尽可能引导宝宝与同伴多一些交往 , 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
不会与人交往的宝宝
有些宝宝愿意交往 , 也敢于交往 , 却由于采取了不适宜的交往行为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 。这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被欺负和以自我为中心 。
1、被欺负有些宝宝总被一个或几个孩子欺负 , 他们不敢反抗 , 只有回到家里向父母诉说 , 父母既心疼又生气 , 但常常不知怎么办才好 。此消彼长是一些事物存在的规律 , 这个规律也同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 。其实 , 宝宝最初的欺负行为都是尝试性的 , 当这种行为遭到反抗时 , 他一定会收敛一些 。因此 , 当宝宝第一次回家报告被欺负时 , 父母在搞清楚纯属欺负行为时 , 一定要告诉孩子应勇敢地反击 。有些宝宝由于性格懦弱或别的原因不敢反击 , 父母则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 但切记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处理 , 父母不能包办代替 , 也不要给孩子形成仗势欺人的印象 , 要让孩子以理服人 , 在反击过程中积累交往经验、增强交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家长可以教孩子几个“绝活”提高宝宝社交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