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秦国政坛20余年的商鞅,为何会栽在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手里?

文|飞鱼说史
秦孝公薨 , 子惠文王立 ,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 发吏捕之 , 商君亡之魏 , 魏人不受 , 复内之秦 , 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 , 发兵北击郑 , 秦人攻商君 , 杀之 , 车裂以徇 , 尽灭其家 。——《资治通鉴》
对历史来说 , 商鞅无疑是个复杂的“巨人” 。
关于他的评价 , 自然也褒贬不一 , 东汉班固认为 , 秦孝公任用商鞅 , 而使秦国东强于诸侯 , 而西汉贾谊却认为 , 商鞅违背了礼义 , 抛弃了伦理 , 破坏了秦俗 。
那么商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纵横秦国政坛20余年的商鞅,为何会栽在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手里?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的地图
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自己的评价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商鞅绝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圣人” , 极心无二虑 , 尽公不顾私 , 也只是西汉刘歆“一家之言”的过度褒扬罢了 。
商鞅是和秦国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 , 商鞅强大了秦国 , 秦国亦成就了商鞅 , 那么一生都志在强秦的商鞅 , 为何最终却起兵反秦?其实商鞅是被逼的 , 面对生命之忧 , 岂能束手就擒?
但纵横秦国政坛20余年的商鞅 , 为何会栽在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手里 , 难道权臣再“牛” , 终究只是为君主打工之人?
纵横秦国政坛20余年的商鞅,为何会栽在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手里?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国君和臣子
本篇飞鱼就来说说商鞅是如何走向穷途末路的 。
商鞅自公元前359年在秦国开始变法 , 到公元前338年兵败身死 , 可以说整整在秦国政坛只手遮天20余年 , 这期间 , 秦人只知有商鞅 , 而不知有秦公 , 足见商鞅在秦国的权力之大 。
但商鞅变法的道路并不顺当 , 为了震慑秦人 , 商鞅曾在渭水河岸一次砍杀触犯秦国新法的几百人 , 导致渭水都被染红了 , 这也是后世商鞅被评价为“酷吏”的原因 , 《资治通鉴》记载:商君相秦 , 用法严酷 , 尝临渭沦囚 , 渭水尽赤 , 为相十年 , 人多怨之 。
纵横秦国政坛20余年的商鞅,为何会栽在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手里?

文章插图
商鞅
不过自古变法之行 , 流血事件似乎无可避免 , 商鞅虽法令严酷 , 但也是符合那个时代历史发展的 , 毕竟国家的强大 , 与民众不可分割 , 法的约束 , 才能集国家之力 , 与诸侯争战 。
商鞅亦非愚人 , 他自然知晓自己已经得罪了秦国的权贵 , 所以商鞅出行 , 必“后车载甲 , 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 , 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 意思是说商鞅没有保镖是不会出行的 , 并且保护的力度还必须是“一级戒备” , 所谓“一物不具 , 君固不出” 。
商鞅刑罚秦国旧贵族 , 其实是为自己树威的一种手段 , 毕竟他作为一个“外国人” , 民风淳朴的老秦人 , 怎么会轻易认可他呢 , 所以他要借贵族的“脸” , 强化自己的“权” 。
而被商鞅盯上的是公子虔 , 他是秦孝公的亲哥哥 , 也是太子嬴驷的老师 , 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外加太子太傅 , 当嬴驷以身试法 , 而不能加罪的时候 , 商鞅就割掉了公子虔的鼻子 , 这样一来 , 民众对商鞅以及商鞅的法令 , 则言听计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