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暗示

文章插图
最近读到一则外国小幽默,叫《不愿上学的校长》 。说的是一个“大孩子”,某天早上突然不想上学了,妈妈让他讲出两个理由 。这个“大孩子”说:
“第一,所有的同学都恨我;第二,所有的老师都恨我 。”妈妈听了以后,没有责备他,只是恳切地对他说:“不过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学校 。”儿子的顽皮劲儿来了:“能讲讲去学校的两条理由吗?”妈妈笑着说:
“第一,你已经52岁啦;第二,你是学校的校长 。”接下来的事,会怎么样呢?这个“大孩子”准会以一个校长的心情和身份,神气地去那所人人恨他的学校 。
这是个幽默小故事,但也给我们一些启发 。对孩子的教育,在很多时候可以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 。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 。
我曾教儿子背过一首儿歌,叫《小狗熊》,是著名作家圣野写的 。“有个小东东,睡觉像狗熊 。缩头又缩脚,只露小鼻孔 。”记得当时,我问儿子,这儿歌说的是一个小狗熊吗?儿子摇头 。这是作家对孩子微笑的批评、暗示式的教育,其中包含无穷的意蕴 。
【暗示】暗示,使教育的力量能够触及孩子的灵魂深处 。还有个有名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求职,主考人问他:“你帮母亲洗过脚吗?”大学生回答:“没有” 。“那你帮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吧 。”这是主考人的任务 。大学生出于完成任务,回家帮母亲洗脚,当他脱下母亲的袜子时,他内心震颤了,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为了承担家务、教育孩子,母亲的一双脚历经风雨,已经变得那样粗糙、僵硬 。
当这个大学生再去公司时,他平静地说:“即使你们不聘用我也没关系,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大学生终于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 。这是极为成功的暗示的例子,那么深刻,那么有力,足以打动人 。
暗示,往往不仅仅是幽默,还教会孩子学会平静地对待一切,包括伤痛 。孩子与同伴相处,吃了亏,把他叫来身边,轻轻地安慰并抚摸他:“我知道你这儿有点疼,对吗?”看,孩子会说什么?多半会自豪地说:“没事 。”
暗示,还能切实地保护孩子的自尊 。孩子流鼻涕了,你告诉他:“不知什么脏虫在咬你的鼻子呢 。”孩子很快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 。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与呵斥、声色俱厉等不相容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掌握这种教育艺术,以下几种情况,你可以试一试这样来应付:
1.来,宝贝,你明早准备早点起床,而且不打算迟到,所以你会立刻睡觉,是不是?
2.你想当一名解放军,长得很强壮,剩下的饭我们的“战士”马上就吃完了 。
3.男子汉不怕黑,比如爸爸,你还是自己去吧,你是爸爸勇敢的儿子 。
4.你是懂事的宝宝,知道妈妈要上班,所以不哭也不闹,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