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递交招股书,回归A股或成历史转折点

【中金公司递交招股书,回归A股或成历史转折点】9月1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意味着“贵族投行”距离A股已经近在咫尺了 。
对于A股来说,2020年无疑是一个魔幻的年份,年初卫生事件导致千股跌停、后来放开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到100%、接着又有创业板注册制落地、还有“爱国牛”和“复苏牛”轮番上场 。
虽然故事有点离奇,不过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A股处在历史性变革的起点 。中金公司在当前时点回A称得上是里程碑事件 。
大变局时代
2020年3月13日证监会发出公告,自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市场惊呼“狼真的来了” 。
外资进场意味着,以“三中一华”为首的众多内资券商,要真刀真枪地跟“华尔街之狼”们正面对抗了 。从客观角度讲,对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影响力是有益的;但对于内资券商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以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为例,2019年年报显示,其总资产约为8000亿人民币,净资产约为1654亿人民币;同期,高盛总资产约为10000亿美金,净资产约为900亿美金 。也就是说从规模上看,中信仅为高盛的九分之一 。
众所周知,券商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 。资本是券商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 。哪怕是以轻资本著称的投行业务,因为科创板对保荐人提出的跟投机制,对资本金提出了要求 。雄厚的资本是衡量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券商龙头如中信,在资产规模上跟国外巨头仍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其他的券商将会经历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 。
另外,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开始实施注册制,权力由监管机构逐渐交给市场,放开直接融资渠道,让真正有潜力的公司能获得资本的支持,同时让资质较差的公司退市,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这直接考验券商对于项目的识别能力,券商想继续躺着赚钱变得越来越难 。
未来,随着A股全面推行“注册制”,市场对于券商的定价、分销,以及对项目整体的把控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想要谋求发展只能想办法实施差异化竞争 。而中金这样的头部券商必须要提高资本金,网罗优秀人才,提高综合实力 。
正如中金公司解释回A上市的原因时所讲:“当前中国证券行业面临全方位历史性发展机遇,A股发行上市将有利于公司加速实现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战略目标 。”
国家层面要打造航母级券商,作为曾经的龙头大哥,中金公司此时回A上市补充大量资本,对于全面发展各项业务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面对当下市场变革最好的选择 。
转型迫在眉睫
2017年,中金公司在合并了中投证券之后,经纪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
从中金公司招股书来看,2017-2019年自营业务(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营收占比约为36.39%、36.08%、44.5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营收占比分别为66.55%、61.57%、60.59% 。其中,超过七成收入来自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 。
自营业务短期依靠市场行情,长期增长依靠公司自身的投研能力 。从招股书来看,中金公司的投研能力较高,符合市场一致看法 。
投行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中金公司的王牌,成立以来参与过许多知名的投行项目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止去年年底,中金公司在A股前十大IPO项目中八个项目担任主承销商 。最近引爆全网的“蚂蚁集团上市”,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项目背后也有中金的身影 。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加快,会有越来越多公司上市,对于中金公司来说,投行业务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