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近年来又有伊朗型和菲律宾型的说法 , 把伊朗和土耳其馆藏那些青花瓷称为伊朗型 , 是为了跟菲律宾型对应得上 。伊朗型就是西方学者认定的至正型 , 而菲律宾型则是指在菲律宾出土的一批胎釉彩俱不够精细 , 器型较小的元青花瓷 。图为元代青花蕉叶瓜果园口折沿盘 ,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
元青花是默默无名的 , 大家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器物存在 。因为我们的古籍里面压根找不到这个品种 。博古类书籍里面也重来没提过 , 大家认为最早的青花当属明朝永宣时期 。

这一篇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文章插图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 口部短小 , 肩腹部浑圆 , 下腹部瘦长 , 平底 。通体绘有青花纹饰 , 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 , 牡丹可谓花中之魁 , 象征“雍容华贵 , 大气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 , 胎质洁白致密 , 青花发色苍翠浓艳 , 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 , 都被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 , 显得错落有致 。
纹饰宜人漂亮 , 青花用料浓淡相宜 , 发色明丽 , 富有层次感 , 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 , 绘有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宝莲纹 , 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 , 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 系该馆的“镇馆之宝” , 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 。
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几件而已 , 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 系该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元不卖 。所以近年来只要市场上一旦出现这样的梅瓶都是深受广大收藏家的关注和追捧的 , 而且价值都是不菲的 。
【这一篇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这一篇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文章插图
 , 元青花一般多装饰莲瓣纹 , 器物肩部绘有垂云纹 , 中间主题部分填以各种花卉 , 纹饰繁密 , 层次较多 。这种繁密饰纹的手法 , 不仅表现在青花瓷器上 , 也表现在元代织锦和石雕工艺上 , 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 。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 它与唐宋年间的陶瓷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它使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 , 其丰富的绘画艺术更赋予了中国陶瓷装饰性的功用 。
这一篇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文章插图
元青花主要作为外销瓷 , 销往中东、西亚、南洋等地区 。作为外销和日用器的青花瓷 , 元代的生产量应该是大的 。但是元代的制瓷工艺远不如后来的明清时期 , 因此烧得不好或者烧坏了的情况很常见 , 精品在当时就少 。元代(1271-1368)距今有六七百年的时间 , 遗存方式主要是出土(出水)或传世 , 相较明清 , 其传世作品少之又少 。加上元青花绝大部分是日用器 , 外销亦是供给外国人使用的 , 使用中损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 这便是我们今天解释元青花存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那些被全球博物馆或著 名收藏家视若珍宝的元青花除外 , 尚有幸免于战乱和人为损毁的元代青花瓷器则为数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