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高 级的优雅

【元青花,高 级的优雅】元青花的精品小件和其它民用细路瓷,在民间存在有一定的数量,今后还会陆续发现或陆续出土,这些民用细路瓷都有一定的研究、观赏和收藏价值 。有的还相当珍贵 。

元青花,高 级的优雅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胎采用二元配方,高温烧制不会变形,色泽不白 。釉色白中闪青,较少洁白 。高 档瓷多透明釉,普通瓷用乳浊釉 。另外元青花很少书帝王年号款,极少的书许愿文款、记事款或刻干支款等 。元青花底部多为糙底是不上釉的 。元青花不是朝廷官用瓷,而是外销瓷 。用进口料的高 档瓷主要行销于中东、西亚、东非伊斯兰地区,而用国产料的普通瓷主要行销于东南亚一带 。
在世界工艺史上,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为东西方制瓷技术的交流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代瓷器中,最能体现伊斯兰文化因素的便是元青花瓷器 。迄今所见元青花瓷器中,大盘、大碗、高足碗等,明显是带有伊斯兰文化特征的器型 。
元青花,高 级的优雅

文章插图
元青花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在历史的天空中翱翔,名声大震,然后无声无息飞地无影无踪 。是谁解开了元青花神秘的面纱?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是生产元青花瓷的重要窑场 。从当地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看,元青花瓷的创烧很可能是为了满足皇 室祭祀需求 。而由于浮梁瓷局设立之初,御窑场生产能力不足,所以吸纳了许多民间窑场 。他们生产的相对粗糙的元青花瓷,更多的流入了地方豪门望族、富商甚至更底层人民的手中 。这种从皇 室到民间的传播规律,符合封建社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传统 。明初功臣对青花瓷器的喜爱,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种风气的延续 。
元青花,高 级的优雅

文章插图
元青花成为收藏爱好者和瓷器贩子注目的对象,各种类型的“元青花”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有所谓的清三代、清末、民国仿元青花器物的,有前所未见的超大盘、直径超过1米的,甚至有收藏家竟然藏有整层库房的元青花,其中“鬼谷子”数件……
无论是故事图案,还是花纹装饰,在元青花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雄浑张扬的帝国气质,这在它之前和之后的瓷器中,都绝 无 仅 有 。存世的元青花体态雄美、英姿勃勃,只要得见一尊实物,属于游牧民族的阔达胸怀和广袤帝国的蓬勃生气就扑面而来,让人不得不为文明心旌摇曳 。那张扬茂盛的纹饰、惟妙惟肖的图案、明艳夺人的色彩,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大千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