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请回答,1985

从2009年9月阿里云成立,到今天,中国云计算产业走过10多个年头 。
如果把这前十年成为中国云计算1.0时代,那么在这个“1.0”版本,云计算的核心事业,是自主研发云计算平台,建造“云”超级计算机,让IT基础设施突破物理限制,成为社会化的公共基础设施 。
但是,在这10年里,“云”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仍有些遥远,是一个技术世界的概念;许多人虽然在使用“云”,但他们对“云”并没有直观感受 。
在2019年初的世界智能大会上,IDC发布了一个“神预测”,称到2023年,几乎每个企业都将成为日益数字化的全球经济中的“数字原生” 。进入2020年,数字原生的概念已经从涓涓小溪增长为浩浩洪流 。
数字原生与机械原生(物理原生)相对,指的是数字将取代机械或物理,成为世界的构成与运行的中心 。说白了,“数字原生”就指是万事万物“数字化”的趋势与结果 。
2020年,历史注定在这一年转折 。
如果没有疫情,数字化究竟是会更快还是更慢,我们已无法得知 。但事实是,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2020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加速度 。政务、商务、民用、消费、娱乐、教育、医疗……由于隔离,一切都要远程化、线上化、数字化 。
正如前面提到,过去十年,中国云计算从无到有的十年,云计算对于很多企业和机构而言,是奢侈品,因为操作云计算的手段不足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认为,过去十年的“云1.0时代”就像个人计算机的DOS系统,需要一套复杂的代码指令来操作计算机运行 。这就使得云计算天然具有较高的门槛 。
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宣布升级为2.0,核心理念是由“云钉一体”和“云端一体”组成的“数字原生操作系统”,具体产品则包括云电脑“无影”和物流机器人“小蛮驴” 。
【阿里云:请回答,1985】到了2.0时代,云计算将走出象牙塔,让更多人可以更容易更便捷地获得享受到云计算的资源 。那么未来十年,云计算一定会向普罗大众普及,万物上云、人人上云,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
遥记得1985年,微软公司推出第一代可视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1.0),一改此前Dos系统复杂晦涩的操作模式 。后人总结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往往把win1.0的推出,视为引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奇点 。”
随后,可视化操作极大地促进了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推广,继而促成了千禧年之交的互联网繁荣 。一个大时代就此拉开 。
今天,云计算大时代的奇点,同样正在爆发中 。
1
“数字原生操作系统”
云计算的本质,则是将计算资源变成一种社会化的公共资源 。
传统集中式架构计算存在两方面先天不足 。其一,传统集中式架构中单一计算机的算力有限;其二,同一时间有大量闲置算力 。因此,云计算正是弥补这两点不足,通过技术手段让IT基础设施突破物理限制,改变传统IT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昂贵的集中式架构 。
如果把计算资源比作水,那么集中式架构就是每家每户自己挖井打水,而云架构则是自来水系统,打破了物理限制和时空限制,需要用水的时候打开水龙头,用了多少,通过水表记录 。
有了云计算的架构,并不意味着解决了全部问题 。如何操作这台“云上”的计算机,成为限制普罗大众使用云计算的瓶颈 。
有人将目前的云计算系统比作DOS,需要通过一条条指令来操作;而云计算机反馈给使用者的,是冷冰冰的数字和语句 。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人们对云计算的直观感受是不存在的 。云计算,需要像Windows这样的系统,使自己“变得”更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