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二胎再“丧偶式育儿”?把握好这个关键期!( 二 )


文章插图
这些幸福家庭的秘诀是什么?
秘诀可能只有一个,就是:丈夫尽快赶上妻子身份变化的步伐,快快承担起“父亲”的责任 。
这个身份转变的关键期,就在孩子刚出生那几年,尤其是孩子出生后第一年 。
2014年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的脑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身份转变对男性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亲的大脑会发生变化 。
在亲自照顾孩子过程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大脑中的“哺育网络”都会被激活,这个网络被激活的人会显示出“母性” 。
这意味着,“母性”并非女性独有 。有趣的是,当孩子母亲在周围的时候,父亲的这个“母性”脑回路似乎就关闭了 。
研究者说,丈夫这个“大脑回路的活跃程度”,与丈夫“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成正比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活跃程度越高 。
关于如何让丈夫在关键期内快快转变成“父亲”,这里有一些建议 。
第一,如果正计划要孩子,妻子和丈夫就要提前建立“父母团队”,最好提前同步 。
第二,别把丈夫踢出抚养孩子的团队 。
妻子可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解育儿知识,当孩子出生后,妻子已经像个“专家”,而丈夫还是“门外汉” 。
当妻子看见丈夫“不达标”的照顾行为,会忍不住指责和命令丈夫,然后自己接过照顾孩子的任务 。
如果看见丈夫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温和地给与建议,指责只会让丈夫更不自信,更加不愿参与到抚养孩子的任务中 。
第三,给丈夫一些时间单独照顾孩子 。这样做不仅是让丈夫独立照顾孩子,也给妻子一些休息时间 。
第四,如果有时能有人帮这对夫妻照顾孩子,夫妻要利用这段时间单独相处,约会也好,聊天也好,继续维持自己的情感纽带 。他们之间不仅仅只有一个孩子 。
如果夫妻已经错过了这个关键期怎么办?
首先,妻子要放弃时时刻刻当孩子抚养“权威”的身份,至少,划分一部分照顾孩子的责任给丈夫 。
多给丈夫照顾孩子的建议,多和丈夫聊聊孩子的喜好,性格,少指责 。
其次,给丈夫和孩子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不要参与其中 。
最后,让丈夫和孩子学会拥抱彼此 。如果孩子还小,让丈夫多抱抱孩子 。
疏远的父子或者父女,往往也缺少身体的接触,孩子从小肌肤接触到的都是母亲,而肢体接触是打开情感的重要开关 。
如果不改变,丈夫只会离妻儿越来越远,而妻子只会越来越累 。
改变的过程需要耐心 。
【不想二胎再“丧偶式育儿”?把握好这个关键期!】而改变的效果,会令一个家庭收益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