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二 )


二月二十八日,南巡队伍进入河南卫辉 。由于旅途劳累,嘉靖这天睡得很早 。半夜时分,他下榻的行宫突然失火,火越烧越旺,整个行宫很快变成一片火海 。太监和宫女们一个个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谁也没想起来去救皇上 。

作为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文章插图
嘉靖被烈火惊醒时,火势已烧到他的行宫门外 。就在这危急关头,陆炳率先赶到,毫不犹豫地冲入宫内,背着嘉靖就跑 。当他们跑出大殿不久,整个大殿就被大火吞没了 。嘉靖吓得脸色苍白,连连拍着陆炳的肩膀说:“卿忠臣也!” 。
从那以后,陆炳就像坐上了火箭,权势和地位不断攀升 。
陆炳的高光时刻
嘉靖二十四年正月,陆炳代替退休的陈寅掌管锦衣卫,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 。
嘉靖是一个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人,但唯独对陆炳例外 。陆炳从小和嘉靖一起长大,深知这个皇帝的性格多疑,于是不断扩充锦衣卫,对京城内外的官员和将领进行监视、侦察,让嘉靖十分满意 。要知道嘉靖宠幸和重用陆炳绝非简单的感情用事,也是想用这个对自己忠诚的发小,来加强专制统治,巩固自己的皇权 。毕竟什么也没有皇权稳固重要!
作为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文章插图
客观地说,陆炳虽然深得皇帝宠爱,但他本质并不坏,是个尽忠职守的人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首领俺答进犯京师,为了北京城的安全,京城诸门紧闭,不许百姓出入,使得大批躲避战乱的民众无法进城,百姓号哭之声响彻四野 。是陆炳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接纳难民,最终数万民众保住了性命 。
嘉靖三十七年正月,鞑靼部围攻大同,大同军民浴血奋战,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伤亡惨重,总督杨顺上书告急 。与杨顺有仇的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却在此时弹勃杨顺,嘉靖下令锦衣卫将杨顺逮捕进京问罪 。陆炳立刻上奏,向嘉靖说明大同前线的战况,指出大同危急,并不是杨顺的责任,还自告奋勇地要求亲自前往镐军 。
陆炳到达前线后,宣读了朝廷的诏书,告诉将士们,朝廷正在调集粮草和援军,不日就要到达,号召将士们奋勇一战 。陆炳亲自登上城头,与将士们歃血盟誓,誓与大同共存亡 。鞑靼人听说明朝大军将至后,无心恋战,撤兵北还,被围困半年之久的大同转危为安 。战后,大同巡抚杨选向首辅徐阶汇报:如果不是陆都督及时赶到,再过四五天,大同必将不保,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
作为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文章插图
明朝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远远不如文官 。但是作为武官的陆炳却是个例外 。他身居要职,深受皇帝宠信,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各方势力竞相拉拢的对象,身不由己地卷入到朝廷派系争权夺势之中 。
嘉靖中后期,常年住在西苑修玄斋戒,祈求长生不老,只通过批阅奏章来掌控着全国,和朝臣们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 。所以嘉靖迫切需要一个既忠实又柔顺的大臣出任内阁首辅,帮助他处理朝政 。而首辅夏言一开始很会忖度嘉靖的心思,让嘉靖非常满意 。
不过夏言得势后,渐渐地志骄气溢,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就连为嘉靖写青词也往往交给手下代办,让嘉靖非常不满意,逐渐宠信更加顺从的严嵩 。
夏言一开始与陆炳关系密切,但后来因事反目成仇 。严嵩便开始拉拢陆炳,合力扳倒了夏言,成为内阁首辅,从此把持朝政十几年,独断专行,任人唯亲,贪污成风,朝纲日坏 。
作为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