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是如何政变成功的?看他的手段你就全明白了( 二 )


司马懿在暗中所做的一切,包括训练三千死士和联络政变同党,曹爽都毫无察觉 。
二、政变的出师有名
任何政变都要出师有名才有成功的可能,就算没有,也得找一个正义的旗号,这才能在政治上占据道德高地,让天下信服,也有成功的可能 。
司马懿政变的名义就是:清君侧、罢免曹爽 。司马懿拉拢了郭太后拟定一份曹爽罪名诏书,并以郭太后的名义发给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这份诏书的大概内容是:
司马懿以太后名义下诏

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是如何政变成功的?看他的手段你就全明白了

文章插图
曹爽僭越,独揽大权,以亲信掌管了禁卫部队和朝廷的重要官职,破坏编制,打击异己,挑拨陛下与太后的关系,有篡夺帝位之心,太后命令我策划此次行动,决定罢免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与兵权,以侯爵的身分去职归家,同时迎回陛下的车驾 。
司马懿的这份诏书是早就拟定好的,只等政变那天让郭太后签字画押,郭太后从本质上来说,是受到曹爽打压的,她也希望扳倒曹爽,司马懿同样暗中联络了郭太后,争取了她的支持,毕竟郭太后是曹魏政权名义上的最高决策人之一,郭太后有权力下这样的诏书 。
郭太后的诏书就是司马懿政变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也是他出师的名义,这就让司马懿占据了政治道德上的制高点,诏书中所说的曹爽罪行基本上是属实的,这就给司马懿的政变带来了舆论上的支持,这是政变成功的关键之一 。
郭太后
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是如何政变成功的?看他的手段你就全明白了

文章插图
三、高平陵政变的军事安排
先说说曹魏都城洛阳的禁卫军兵力情况,曹魏时期,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等北军五校已经衰弱了,虽然存在,但是权力几乎没有,洛阳的禁卫军以新五营为主,分别是: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五营,分别由武卫将军、中领军、中护军率领 。
曹爽的弟弟曹羲担任中领军,统领一部分禁军,曹爽的另一个弟弟曹训担任武卫将军,掌管京城大部分禁卫军,但是,中护军一职却由司马师担任,掌握其中一支禁军部队,这应该是司马懿与曹爽妥协的产物,也是曹爽致命的错误之一 。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军队并非只有他自己训练的三千死士,还有中护军司马师率领的一支禁卫军,数量不详,由于曹爽与曹芳出城祭拜皇陵时,带走了两个掌管禁卫军兵权的弟弟曹羲和曹训,以及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的亲信大臣,整个洛阳城没有忠于曹爽的重要亲信大臣在,所以给了司马懿发挥的无限可能 。
司马懿的三千死士
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是如何政变成功的?看他的手段你就全明白了

文章插图
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做几件事:
1、关闭城门 。
关闭城门是防止城外的曹爽进城,曹爽出城扫墓带不了很多人,其禁卫军大多数留在洛阳,司马懿是为了切断曹爽的兵权及与政治中心的联系,同时,关闭城门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整个都城洛阳 。
2、占领兵营 。
既然是政变,是一定要有兵权支持的,司马懿做了两个安排,让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占据了曹训的营地,让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占据了曹羲的营地,由于曹羲和曹训都不在,司马懿带着少量军队以及太后的诏书,军营中的军官哪里敢跟司马懿作对呢?
即使有,也被当场诛杀,洛阳城内没有曹爽担任重要官职的亲信在,主持不了大局,司马懿既有部分兵权,又有太后的诏书,这是王炸,没多少人敢反抗,毕竟士兵们也是惜命的,即使有反抗的,三千死士也足够控制局势了,再加上司马师手下的军队,也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