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怎么总有新东西?

在J.K.罗琳的长篇小说《神奇动物在哪里》中 , 主人公纽特的皮箱里 , 总是装满着未知的神奇动物 , 因为这些动物的出逃 , 纽特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冒险 。
就在今天 , 2020云栖大会上 , 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喊出了“小蛮驴” , 这个物流机器人和它背后的机器人平台 , 也给两天前在朋友圈满是“是骡子是马”的猜测给出了答案 。
另一只动物——犀牛 , 还不过24小时前 , 才刚刚从阿里巴巴动物园里跑出来 。从犀牛的业务架构图看 , 其科技底座也是阿里云物联网(IoT)平台 。
而只有一个名片夹大小的业内第一台云电脑“无影” , 姑且算一张动物园的门卡吧 。
从第一只天猫 , 被质疑名字非常奇怪 , 到今天的小蛮驴进入各大平台热搜 , 已经数不清楚阿里巴巴发布过多少“神奇动物” 。
阿里巴巴怎么总有新东西?
云栖大会已经连续12年如约而至 , 回顾历年较重要的发布 , 也许能从高科技视角 , 带来一些发现 。

阿里巴巴怎么总有新东西?

文章插图
喜新 , 也不厌旧
“这是我们第x次参与云栖大会 。”在今天现场的MV中 , 不少人已经连续多年报到云栖大会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的开场也提到 , 当初这是许多人不相信的新东西 。
实际上 , 更为人所接受和习惯的其实是“守旧” 。
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 , “麻瓜”对魔法和神奇动物的恐惧在于未知 , 哪怕它们带着善意 。
“小蛮驴会替代快递员吗?”
“快递员是否会失业?”
“安全问题如何避免?”
小蛮驴团队核心成员不止一次地被提问类似的问题 。张建锋当天则说 , 阿里巴巴从来不是要做某一项技术 , 而是要解决一个问题 。
真正的问题一定是全局性的 。不久的将来 , 中国每天将会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 。仅从运力的需求和服务的质量来看 , 即便是现在仍然无法做到高质量的单点配送 , 尤其是在末端物流的环节中 。这也是一直颇受争议的快递柜形式长期存在重要原因 。
而在未来 , 快递员群体的规模已经趋于稳定 , 但订单数量却在不断增加 。末端物流作为直接触达C端的场景 , 一定是决定服务质量的最关键环节 。同时 , 对B端来说 , 末端物流环节又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 。
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陈俊波也在采访中告诉锌财经:“小蛮驴和快递员一定是协作关系 。”
对用户来说 , 其实也存在一个矛盾的心理 。既希望快递员根据自己的下班时间配送快递 , 但也理解了实操的不现实 , 比如晚间配送的安全性、小区是否准入、用户是否愿意被陌生人打扰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 , 也才有了快递柜这个妥协的产物 。
如果快递机器人能够规模化投入使用 , 就可以切实地避免相关的问题 。
这头高不到一米的小蓝驴 , 实际的产房是在达摩院 。据陈俊波所说 , 在达摩院的自动驾驶技术下 , 小蛮驴的自动驾驶率已经达到了“99.9999%” , 即便是在高校这样人流密集的场合 , 遇到突发情况 , 只需0.1秒就能发布指令并完成决策 。
从阿里巴巴整个商业场景看 , 菜鸟已经是年收入超过200亿的物流系统;高德是排名第一的定位关系基础设施;本地生活、同城零售等新零售场景 , 已经占到整体营收的20% 。无论是考虑到末端需求还是精准数据的规模 , 这个机器人的出炉 , 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