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增程式路线,到底有多坚定( 三 )


按照理想2024年前的产品规划,即便新能源用户在往后4年间达到期望的增长目标,理想还是只能切其中大中型SUV的用户 。
“这样一来,理想汽车在未来4年内的竞争对手就扩大到了既包括混动车,又包括纯电车和燃油车 。燃油车的售价更低,比如广汽本田旗下的汉兰达,售价比理想低8-10万元,技术和售后都更成熟 。和新能源汽车比里程焦虑、和燃油车比驾驶感和油耗,叠加下来的竞争程度会相当激烈 。”曾在某汽车主机厂管理层任职的黎赞对《财经涂鸦》表示 。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油耗 。理想ONE曾经和同样车重的宝马X5做过一次对比测试,得出的结论是,X5百公里油耗为12-13L,理想只有8L,所以油耗比较低 。但有专业人士对《财经涂鸦》指出,这两者并不具可比性,理想ONE为混合动力,这款参与对比的X5为燃油车,而据宝马官网显示,其X5系列的混动车型,油耗仅为2.2L 。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理想ONE的真实油耗数据一直是个谜 。
理想在官方网站中,并未公布其百公里油耗值 。“即便是对比测试中宣称的8L油耗,在混动车中也是相对比较高的 。我们业内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也曾有过这是否在牺牲油耗换取销量的质疑 。”黎赞表示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期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从市场销量来看,今年8月,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同比增长25%,增程式混合动力除了理想汽车之外,“其它车企并不感兴趣” 。
谁为“理想”买单?
尽管目前看来,增程式混动为理想汽车带来了很好的回报,但抛开动力技术谈未来并不现实 。因为无论新旧造车势力,本质还是造车 。
所以采用什么动力技术,就会搅动什么样的供应链 。
“造车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需要整合的技术,涉及到控制上下游的供应链、集成驱动系统、模块化零部件等,而落到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上,还要更好地突破三智(智能网联、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三电(电池、电驱和电控技术)技术 。制造业的本质还是要通过规模化产能、降低成本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黎赞认为 。
传统主机厂在燃油车领域的供应链优势已无可比拟;而纯电车由于符合环保大趋势,经过不断积累,供应链也会逐渐跟上,只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差异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产品,就会出现供应链需要学习、上下游议价能力相对低等问题 。
“理想的问题在于,一个新的产品上来,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应对现有的设计结构和功能,以及对零部件的具体要求等 。”一位接近理想供应链的知情人士认为,理想目前最大的问题仍旧是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质量和生产供货能力两个方面 。比如,前期理想的供应链管理团队中,大部分人不是来源于主机厂,所以针对于这方面能力确实不太足 。
除供应链需要应对的问题外,理想对于增程式动力技术也不是完全没有担忧 。
ThirdBridge高临咨询的一位特约专家认为,尽管理想一直标榜增程式动力技术的优越性,但在其内部规划中,到2024或2025年时,可能也会推出纯电车 。
另外,《财经涂鸦》还了解到,理想此前曾和滴滴合作过一款MPV 车,专门用作网约车 。当时因为各种原因项目被暂停,但据知情人士称,“最近理想好像又开始重启这个项目了” 。
而且,如果横向比较同期造车新势力阵营的数据会发现,2020年8月蔚来实际上共交付了3965台汽车,1-8月的累计交付量为21667台,分别比理想高出1254台和7011台 。该结果和上述上险数并不矛盾,因为蔚来旗下除了ES8,还有ES6、EC6等,而理想只有理想ONE一款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