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不再“有趣”( 二 )


步子太大扯着“蛋”?
2018年初,罗敏信心满满地做了一个决定:在公司市值达到千亿美金之前,不再从公司领取一分钱薪水和奖金 。
那时候,趣店在纽交所上市5个月,距离趣店创立刚刚3年半 。
趣店登录纽交所之后一度迎来其高光时刻,立下宣言的这天,趣店市值52亿美元,相比上市当天蒸发接近一半,但这位雄心勃勃的创业者笃信,这只是他通往伟大成功的微小坎坷 。
然而回首看这段坎坷却是近两年来的“最好时刻” 。
在周亚辉的故事,趣店的模式最开始得不到土豪投资人的“青睐”,反而是“电商故事”更能让人相信 。
也许正因为此,趣店搭建了电商平台“万里目”,该平台主打轻奢市场,涵盖护肤、女包、女装、女鞋、男鞋、男包、配饰等大品类,利用消费者的芝麻信用分给出相应的“授信额”,或实现分期 。
在超前消费的理念下,再加上趣店宽松的分期模式,一度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销量连续几个月事先增长,甚至某些轻奢品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
在商城内轻奢业务得到可观反馈后,趣店又于2018年1月“大白汽车分期”业务,将用户群体瞄准中低收入的年轻人群,定位于“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照样是分期付款的套路 。
为加快“大白车汽车分期”业务,趣店斥巨资在三、四线城市开设线下门店,并且在众多年轻人聚集地投放广告,2018年上半年的营业成本比2017年同期增长387.8% 。
但根据年报,高额投入并没有获得相应回报,2018年趣店旗下的汽车业务销量仅有1.5万辆,与全年目标10万辆相差甚远 。
在布局“大白车汽车分期”的同时,趣店不忘介入交易平台,同年10月推出“趣学习”服务,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匹配讲师和学生资源 。但因为知名度、质量以及成本的问题,在市场同样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
同年趣店定下“开放平台战略”,与数百家金融机构和数百个流量极高的APP、背后企业达成合作,实现助贷 。
这个平台以企业的历史数据、用户喜好、用户信用值等指标作为风控手段,试图在监管层对助贷的态度还没有最终明确的背景下将流量变现,但后来因为“校园贷”、“现金贷”等行业负面消息,受到空头打击 。
为挽回企业声誉,2019年后趣店又介入体育行业,并投入1000万元成立厦门趣店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但时至今日该公司并未真正运营 。
观察趣店的股价也能发现,其2018年3月份股价最高上行至17.8美元价位后反转向下 。因为经营不善且触碰各种“红线”,企业存在大量利空消息,导致主力机构大量抛售手中筹码,股价“跌跌不休” 。
校园贷毒瘤企业终将所有人抛弃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起到的正面效益,但依旧有大量企业借互联网金融之名游走在灰色地带 。
趣店正是如此 。
趣店的“第一桶金”来自于2016年“校园贷”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趣店推出的“校园分期购”业务获取大量大学生用户,后因为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校园贷的警示和通知之后,趣店才将业务转移到线上分期平台 。
根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在趣店旗下分期贷款服务平台“来分期”借贷时,曾遭遇过砍头息、被强制搭售保险情况 。
在投诉平台上,有关来分期“砍头息”“强制保险”“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等问题的用户投诉就多达百余条,而这仅仅是一个月的量 。面对这些投诉和质疑,趣店从未进行正面回应 。
或许趣店后来推出的各项业务也是力求转型,但或许企业基因有所缺失,不论是“大白车汽车分期”还是线上学习业务并没有得到喜人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