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极 具收藏价值的汝窑,家里有的可千万别丢了


看看这些极 具收藏价值的汝窑,家里有的可千万别丢了

文章插图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 , 均为后刻 , 当为宋时所刻 , 均与宋宫廷和皇 室相关 , 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 , 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
五大名窑器物之间虽有许多共同之处 , 但它们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 , 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釉色方面 。以汝窑、官窑、哥窑为例 , 虽然他们都是以青釉为特征 , 但是汝瓷所呈现的那种美丽的天青色 , 在其他各窑中更具特色 。在色调上汝瓷的青色有时稍微深些 , 有时稍微浅淡些 , 但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在色彩学上“天青”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 , 既有蓝色之冷清 , 又有绿色之温暖 。这种寒暖适中的和谐色调 , 以及素雅、清逸的色感 , 由于适应了上 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者的审美情趣 , 所以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冠 。本世纪初 , 汝窑遗址于宝丰清凉寺的民宅下被意外地发现了 , 随之而出的各式汝窑残器 , 为汝窑的揭秘提供了确凿证据 。实物表明 , 汝瓷的胎骨比较松软、质地欠润 , 不及同时代越窑、临汝窑、耀州窑、龙泉窑青瓷来得质地细润、坚硬 , 体量亦相对较轻 。于标本上可见 , 汝瓷胎质干枯、发涩 , 断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间隙和空洞 , 缺乏瓷器通常应有的玻璃相(即瓷化度) 。
出土的汝窑器的造型品类 , 大大超出了以往传世汝瓷的品类 , 不仅有传世品中常见的瓶、樽、盘、洗等 , 而且壶、罐、灯、炉、盒、钵和豆也相继出现 , 带镂孔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肩瓶和各式碗、盘残片也大量出土 , 极大地丰富了汝瓷造型艺术的品类和内容 。尤其两件天青釉盘口折肩瓶的出土 , 对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传世品中两件残口“纸槌瓶”的定名提出了质疑 。我认为“纸槌瓶”的定名有误 , 应予更正 。
传世宋代汝窑瓷器的胎体有三个特点 , 第 一点是轻薄 , 第 二点胎色为香灰色 , 胎骨轻薄 , 胎质看色粗松实则细密 。汝瓷胎色呈浅灰、灰白 , 因其色调与香燃烧之后形成的香灰相似 , 因而俗称“香灰胎” 。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 , 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 , 胎呈灰白色 , 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 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
【看看这些极 具收藏价值的汝窑,家里有的可千万别丢了】据说汝瓷天青釉源自宋徽宗皇帝与天青色汝瓷的一个绝妙故事 。当汝窑瓷器烧制成功后 , 窑官把神品送给宋徽宗趙佶御览 , 并恭请他为汝瓷的淡雅颜色命名 。趙佶提笔挥毫 , 以他为后世书家所倾倒的瘦金体御批道:“雨过天青云破处 , 这般颜色将做来” , 以此形容梦幻般美妙的汝瓷釉色 。于是“天青”——那一抹神秘的色彩成就了“汝窑为魁”的传奇 , 圣火在燃烧神奇的窑变中诞生了青瓷的艺术精灵!
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 , 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 , 而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亦不足100件 。在这不足100件精品中 , 还有人对出土文物有偏见 。觉得地里挖出的东西常常碎得惨不忍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