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馆老板到坐拥265亿财富、乘私人飞机回老家 一省首富如今被立案调查

_原题为:从餐馆老板到坐拥265亿财富,乘私人飞机回老家,一省首富如今被立案调查

从餐馆老板到坐拥265亿财富、乘私人飞机回老家 一省首富如今被立案调查

文章插图
“一片银波藏锦绣,百年咸水显风流” 。
在以千里盐湖的美貌示人的青海格尔木,从四川走出的肖永明,凭借凌厉的资本手腕,在此创造了“钾肥大王”的财富传奇,也摘得了青海首富的桂冠 。
然而,*ST藏格(000408,SZ)在2016年的上市,也基本可以算是肖永明的巅峰之作 。
在蒙眼狂奔之后,控股股东藏格集团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ST藏格财务造假,再到如今藏格集团被立案调查,肖永明已深陷泥泞 。
格尔木,见证了肖永明的发家史,也留下了他一如过山车般的跌宕人生 。
从塑料厂副厂长到餐馆老板
1964年7月,肖永明出生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上,这是一个因山上那座唐代石塔刻的“山羊”而得名的小镇,距离成都246公里,青海1257公里 。
其父肖方林,没读过书,却曾担任村生产队队长,常常跑合同、给村上拉肥料,还一度被批为走资派 。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四川时,肖方林从风箱、算盘、麻绳做起,随后成立了永鸿塑料厂 。据称,到上世纪90年代,永鸿塑料厂的生意已颇有声色 。
肖方林五个孩子中,肖永明排行老大,从小调皮,学习不好 。据公开资料,1981年,17岁的肖永明开始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一直到1995年,期间都担任永鸿塑料厂副厂长 。
14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1995年,颇有历练的肖永明决心离开家族企业,远赴青海格尔木,闯出一番天地 。
几千年前的格尔木,曾是丝绸古道南线上的一个驿站 。上世纪中期的“屯垦戍边”,让格尔木有了城市之形;青藏公路的通车,让这里成为如今进藏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
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擘画,让丝绸古道南线上的驿站,重新焕发生机,“开发柴达木、建设格尔木”的号角在这片西北之地响起,曾经的“帐篷之城”,也迎来了人口增长高峰期 。
1995年,格尔木总人口已达到 10.8 万人,市区实际居住人口增至 20万人左右 。
在格尔木,肖永明开启了其个人首秀——开设“小小酒家”饭店 。据称,上世纪90年代,凡来过格尔木的人,无人不知“小小酒家”,其甚至一度成为彼时格尔木餐饮界的旗帜 。
开饭店让肖永明攫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的同时,也让他阅历大增 。
而一座小小的酒馆,终归难以承载这位追梦者的野心 。于是,在经营餐馆6年后,肖永明开始将目光投向格尔木最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钾肥产业 。
“钾肥大王”的资本手腕
《西宁府新志》曾有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 。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 。
在格尔木这片土地上,丰富的钾盐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许多人的财富源泉 。
2000年之前,格尔木在钾肥行业的版图上呈现两足鼎立的格局:以青藏铁路为界,路西为青海省属大型上市企业盐湖集团,路东则是格尔木市属企业格尔木钾镁厂,两家均为国企 。
2000年3月,为整合青藏铁路以东的钾肥资源,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仑矿业)正式成立 。彼时,格尔木市钾镁厂(后改制为青海瀚海集团)持有昆仑矿业55.25%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
在昆仑矿业成立的第二年,37岁的肖永明与妻子成立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开始涉足钾肥生意,这家公司也是*ST藏格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