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哄睡到自主入睡,你流了几吨眼泪?

请问:你家宝宝会自己睡觉吗?我说的“会”,是指不用妈妈摇、不要妈妈抱,自己躺下睡 。过了“睡了吃、吃了睡”的阶段,要么轻拍几下,要么讲讲故事,就能轻松睡个大觉 。如果你家有,请把联系方式给我,我一定要送给你个“幸运大礼包 。”太羡慕那些省心的宝妈了!你们是天生的“好运”还是后天的“塑造哄睡有多难?真是谁!哄!谁!知!道!
出生前几个月的时候,宝贝还算乖 。每天作息很规律,上午一觉、下午一觉,晚上九点前吃了奶准会睡着 。可会爬以后,活动范围越广,精力越旺盛,睡觉的自觉性越蹭蹭往下掉 。
宁可困得揉眼睛,赖在我身上哇哇哭,也不愿自己躺下来听我唱歌 。于是“抱睡”接替“奶睡”成了每天必行的程序 。最让我痛苦的是,“哄睡“时间的长短并非你能控制 。
只要挨着我的身体,起初他也会安静的呆上20秒(对,仅仅是秒) 。然后手脚开始“不安分”起来,不是用手指戳戳你的鼻孔,就是试图撬开你的嘴巴,如果头发不小心蹭到了他的脸,还会向下扯扯 。脚上的动作更是“一刻也不能闲着”,抱得紧了,踢踢你的肚子;感觉不“安稳”了,自己还会向上爬一爬,这样不轻易又过去5分钟 。
这仅仅是开始 。抱好以后,接下来的主要时间就是“不停地唱”和“不停凌波微步” 。唱功没要求,但曲目得钦点:如果前一天是“小老鼠、上灯台”今天换成“小燕子、穿花衣”那绝对不行 。唱歌时,不能变换声调、忽高忽低,更不能乱改歌词,看似闭着眼睛,可人家心里明镜的很,一旦唱错,务必从来,否则又得“大哭一场” 。
唱对心思了,入睡就很快,但有时明明闭上眼睛,刚想放到床上,又冷不防的醒了,挫败感十足 。
让人头疼的远不止这些 。想偷会儿懒,坐在床边轻轻摇,不行!想换个房间透透气,不行!想换个人来接个班儿,不行!辛辛苦苦地好不容易哄了半个小时,突然脚上的节奏不对,人也不!睡!觉!
就这样“抱抱、拍拍、哄哄、唱唱、摇摇”,想尽一切办法周旋,也许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等他意犹未尽的沉沉睡去,自己也累成了狗 。所以,一想到每晚都要过一遍的“哄睡”经历,焦虑、疲惫、心疼、自责甚至内疚一起涌上心头 。

从哄睡到自主入睡,你流了几吨眼泪?

文章插图
1岁过后,下定决心戒掉“哄睡”
家里老人一直劝慰:谁不是“哄睡”大的,到幼儿园就好了,一直也没忍心去训练,关键是你前面刚训练好,老人白天在家就接着哄 。看了那么多睡眠书,这个坏习惯,必须纠正,否则不但大人辛苦,还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
说实话,我也查询过“究竟是应该抱着宝宝,还是该训练他躺下睡觉” 。很多研究睡眠方面的专家比如西尔斯,金·韦斯特等都认为,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首先要知道,这是宝宝的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求 。
有的孩子,抱睡是必要的 。比如新生儿常见的肠绞痛,因为没有治疗方法,最好的安慰就是母亲的怀抱 。
一般4-6个月会自行好转,所以这个情况可以熬一熬 。
但,宝宝渐渐长大,就该清楚分辨他是真的需要还是过分依赖了,适时的改变哄睡的习惯的确很重要 。至少有50%的4个月大的宝宝能自己入睡,75%的5个月大的宝宝自己入睡,等到了6个月,差不多全都具备了自己睡的能力 。月龄小可以慢慢改正,但过了1岁还要哄睡,一定是不正常的 。
我知道,从来没有哪一对合格的父母能够不劳累就把宝宝养大 。但因为“害怕孩子不睡,而哄睡”,这种自找的“劳累”不仅给我带来了痛苦,更是在影响宝宝本应有的睡眠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