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看看蜀汉朝堂上无望的争辩也就不奇怪了!

蜀汉景耀六年,由司马昭掌权的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灭国之战,姜维意图退守,很快丢失了汉中屏障,与钟会相持于剑阁,邓艾得以偷渡阴平,直扑成都,刘禅则是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直接投降了,面对孤军深入的邓艾,面对缺乏攻城器械的魏军,刘禅为何会直接投降呢?

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看看蜀汉朝堂上无望的争辩也就不奇怪了!

文章插图
先要说的是,邓艾兵临成都之下时,还有多少兵马呢?竟然能够让蜀汉朝廷为之震动,直接投降了 。
《华阳国志》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艾为成禽 。
《三国志.邓艾传》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 。
《三国志.钟会传》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 。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 。
综合起来看,在魏军大举伐蜀之初,邓艾统率乐3万人,主力部队是在钟会手上,在姜维和钟会对峙于剑阁的时候,邓艾精选将士,偷渡阴平的,相对来说,《三国志.邓艾传》里面的记载是比较可信的,这段记载是司马昭给邓艾封赏时说的话,而且本来偷渡阴平险路,部队不易过多,不然后勤难以维持 。
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看看蜀汉朝堂上无望的争辩也就不奇怪了!

文章插图
那么经历过和诸葛瞻苦战之后,部队必定会有损失,加上奇袭路上的损失,能够抵达成都城下的魏军应该不满万人,如此规模的部队能够轻易拿下成都吗?
个人觉得只要蜀汉坚持抵抗,邓艾没那么容易成功,本来就是奇袭,邓艾所部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而成都作为益州治所,城防必然坚固,如果刘禅想要抵抗,蜀汉还是很有机会的 。
《三国志.后主传》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这也是各方记载大多认可的,也就是蜀汉投降时全国兵力是10万余众,主力精锐部队大多在姜维手里,不过这不代表蜀汉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围歼邓艾的,当时有两人想要驰援处于危机的成都,但是,结果是一个被刘禅勒令不准支援,另一个则是驰援成都了,但是没有了下文 。
《汉晋春秋》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
《襄阳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
霍弋想要北上救援成都,刘禅不准,阎宇到是率军回援成都,在东线防守孙吴的重镇永安只留下了2000人,可见当时蜀汉在东线的主力部队都被阎宇带走了,可是在阎宇尚未抵达成都之时,刘禅已经投降了,那么对于两支援军,刘禅一个不准救援,一个允许救援,这是为何?
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看看蜀汉朝堂上无望的争辩也就不奇怪了!

文章插图
主要的原因是霍弋驻守的是南中,本来那里就经常发生叛乱,同时蜀汉朝堂面对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有很多朝臣都建议南下避敌,所以说刘禅可能是处于逃跑的考虑,让霍弋继续镇守南中,以免南部生乱,而急召阎宇率部西还驰援成都,又可见蜀汉想要和邓艾一战 。
而这也就说明了当时蜀汉朝堂对于成为的邓艾其实是没有一个很好对策的,是战,是逃,还是降,朝堂之上一时是没有一个能令各方认同的方案的 。但是可以认定的是,如果刘禅主战,成都城内尚有兵力,也有粮草,外有霍弋阎宇姜维的援兵,围歼邓艾不是没有可能,就算邓艾能够就地补给粮草,但是其无法补充兵力,总不能就地拉壮丁吧 。
那么在尚可一战的时候,刘禅为何投降呢?这就要谈及刘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了,是昏庸贪图享乐之君,还是大智若愚的君王,也有说他是为了保护成都以及蜀汉的百姓才投降的,个人觉得,就刘禅不战而降的做法,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他更多的是一个大男孩 。